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比部文承制移竹赠初秀才尧民有诗因次其韵·其一》
《比部文承制移竹赠初秀才尧民有诗因次其韵·其一》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古人偏爱竹,种不虚一席。

相将共忘年,敢惮培且植。

君家占何方,容易来秀色。

薙草出明轩,翛然耸修碧。

剪梢畏风摧,留叶期凤食。

从兹两茧足,闭户忘所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对竹子的喜爱与珍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生长环境和诗人对竹子的呵护之情。诗中“古人偏爱竹,种不虚一席”开篇即点明了竹子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竹子不仅被种植在重要的位置,更成为了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

“相将共忘年,敢惮培且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栽种竹子,不计年龄差异,勇敢地培育竹子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自然的热爱。接着,“君家占何方,容易来秀色”则转向对竹林生长环境的描述,想象着竹林带来的清新景色,以及竹子在不同地方生长的可能。

“薙草出明轩,翛然耸修碧”描绘了清理杂草后,竹林在明亮的轩台前展现出的高耸翠绿之态,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勃勃生机。“剪梢畏风摧,留叶期凤食”则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细心照料,担心风吹折竹梢,期待留下叶子以吸引凤凰,进一步体现了对竹子的爱护与尊重。

最后,“从兹两茧足,闭户忘所适”表达了诗人与竹子相伴,心灵得到宁静,甚至忘记了外界的纷扰,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之美,以及诗人与竹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浣溪沙

梦绕桃源寂寞回。春残滋味似秋情。

多情翻恨酒为媒。

数点雨声风约住,一帘花影月移来。

小阑幽径独徘徊。

(0)

江城子

纤条袅袅雪葱笼。翠阴重。暖香融。

想是春工,满意与薰醲。

百畹种兰千亩蕙,都办作,一帘风。

花间人似玉芙蓉。月明中。下瑶宫。

只恐行云,归去卷花空。

剩著琼杯斟晓露,留少住,莫匆匆。

(0)

玉楼春

烟炉不断胜金兽。香雾入帘波影皱。

秋堂锦度艳群仙,不惜醉□□舞袖。

繁弦脆管春风□。娇媚如花轻似絮。

劝君须尽眼前欢,酌酒十分千百岁。

(0)

次胡苇杭韵

连作湖山五日游,沙鸥惯识木兰舟。

清风寒日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

赐火恩荣皆旧梦,禁烟风景似初秋。

凤丝龙竹繁华意,犹为西林落日留。

(0)

蕊珠宫.继重阳韵即夜游宫

芋栗又分六个。遇投三、谓怀真个。

立子三人总忘个。细搜寻,就中认,个中个。

□□性月圆圆个。真欢乐、不愁些个。

或问扶风因甚个。报君知,舍那个,得这个。

(0)

满庭芳.寄段录事孙助教道友等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

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

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

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

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

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

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

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