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非隐沦,乃作养生计。
岂无轩裳心,盖欲了千岁。
当其禀赋初,冲气甚微细。
谁知忧患多,坐使百脉滞。
海仙用奇语,安眠可元契。
因之地炉煖,绵绵见根蒂。
乾坤一交泰,日月去昏翳。
万事俱若遗,一身且康济。
春山非隐沦,乃作养生计。
岂无轩裳心,盖欲了千岁。
当其禀赋初,冲气甚微细。
谁知忧患多,坐使百脉滞。
海仙用奇语,安眠可元契。
因之地炉煖,绵绵见根蒂。
乾坤一交泰,日月去昏翳。
万事俱若遗,一身且康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春山之中的修行者,他并非出于逃避世俗,而是为了追求长寿与内心的平和。诗中提到的“轩裳心”,指的是对官场名利的渴望,而这位修行者却选择放下这些,追求长生不老。
诗的前两句“春山非隐沦,乃作养生计”点明了主题,春山虽美,但并非仅仅为了逃避尘世的隐居之所,而是为了养生,追求生命的延长。接着,“岂无轩裳心,盖欲了千岁”则表达了即使内心曾有过对权力与地位的向往,但最终选择了放下,以求得更长久的生命。
“当其禀赋初,冲气甚微细”描述了修行者的初始状态,他的内心纯净,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追求。“谁知忧患多,坐使百脉滞”则揭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忧虑如何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使得气血流通受阻。
“海仙用奇语,安眠可元契”引用了海仙的话,强调了通过冥想与休息,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因之地炉煖,绵绵见根蒂”则是说在温暖的地炉旁静坐,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根本与源头。
最后,“乾坤一交泰,日月去昏翳”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与光明,一切烦恼与障碍都被清除。“万事俱若遗,一身且康济”则表达了修行者在放下世间一切后,身心得到了真正的健康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修行者的生活与追求,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通过内省与修行达到身心和谐的美好愿景。
凤文麟德明时出,延揽英豪网罗密。
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
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
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
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
乔木根深地脉滋,上参碧空千万枝。
广阴覆城去炎暑,动摇时复清风吹。
老龙潜海倦霖雨,天教群种待昌期。
古来史传宁无私,野夫作颂久相知。
短褐冲寒送别处,玉堂应忆衡漳湄。
游子悲秋梦故里,马头一掉北风起。
浩波霜下伏蛟龙,绝岭林深藏虎兕。
中原闻说有狂才,驾舫高歌呼酒杯。
气横峭壁云根动,力截奔涛地脉开。
白首浪为岂幽事,欲行不行尚留意。
海腾日色晴堪游,天漏雨声暗有忌。
徐干仍孙见尔曹,我当千载继风骚。
三台基废漳流合,七子神游海月高。
东南形胜慕几载,吴越山灵久相待。
我赋寄将题建标,敢期终古倍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