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黄河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开篇“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两句,通过对黄河源头昆仑山脉的描绘,展现出一副雄伟壮观的画面,"混茫"表达了黄河波涛浩瀚的景象,而“本来黄”则暗示了黄河之所以称黄,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接着,“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以及它对于治理水患的重要性。"浊流若解污清济"意味着黄河水能冲刷污泥,使之变得清澈,而“惊浪应须动太行”则表达了面对激烈波涛,需要采取大规模措施来控制。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两句,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将黄河与古代圣王禹的治水事迹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条河流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帝假一源"指的是上古时期神话中帝王通过神秘力量开辟黄河之源,而“神禹迹”则直接点明了黄河与大禹治水的传说联系。“世流三患梗尧乡”则是说自古以来,黄河一再泛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最后,“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两句,诗人心中充满了对仙境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他提及“灵槎”,即灵山(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询问通向那里的道路究竟多远,这既是对黄河流域文化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寻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神话、哲理于一体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