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河》
《黄河》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0)
注释
混茫:形容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西方神山,象征高远。
浊流:比喻浑浊的水或社会状况。
清济:清澈的河流,这里指黄河。
太行:中国东部山脉,象征大地的稳固。
帝假:上天赋予。
神禹: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三患:泛指社会的三大灾难,如洪水、饥荒和战争。
梗尧乡:梗塞尧的故乡,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灵槎:神话中指仙人的木筏,象征超凡的交通工具。
青天:天空,也象征神秘的天界。
翻译
谁又能亲眼目睹这混沌世界,昆仑山的气息本就带有黄色的底蕴。
如果浑浊的水流能停止污染清澈的河流,那么汹涌的波浪也应触动巍峨的太行山。
上天借黄河为神禹留下的痕迹,世间却屡次遭受洪水、饥荒和战乱的困扰。
如果真的有神仙之事,乘着木筏探索,我们不妨问问青天,那通往仙境的道路究竟有多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黄河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开篇“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两句,通过对黄河源头昆仑山脉的描绘,展现出一副雄伟壮观的画面,"混茫"表达了黄河波涛浩瀚的景象,而“本来黄”则暗示了黄河之所以称黄,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接着,“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以及它对于治理水患的重要性。"浊流若解污清济"意味着黄河水能冲刷污泥,使之变得清澈,而“惊浪应须动太行”则表达了面对激烈波涛,需要采取大规模措施来控制。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两句,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将黄河与古代圣王禹的治水事迹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条河流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帝假一源"指的是上古时期神话中帝王通过神秘力量开辟黄河之源,而“神禹迹”则直接点明了黄河与大禹治水的传说联系。“世流三患梗尧乡”则是说自古以来,黄河一再泛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最后,“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两句,诗人心中充满了对仙境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他提及“灵槎”,即灵山(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询问通向那里的道路究竟多远,这既是对黄河流域文化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寻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神话、哲理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秋闺

垂帘空见月昏黄,络纬啼来也断肠。

几度系书君不答,雁飞应不到辽阳。

(0)

书林景时效米老

云雨时青枫,寒山野望中。

谁将醉时墨,遥寄米家风。

(0)

沧洲十咏·其三莲塘

荷静香露圆,波深藕根白。

白晢谁家儿,折花水边剧。

(0)

玉融陈氏怡怡堂

魏帝连枝不共荣,淮王斗粟若为情。

风霜况是同根蒂,骨肉应怜好弟兄。

山色晓帘沙雁白,海天秋屿雪鸪鸣。

合欢也似姜肱被,长奏埙篪酒共倾。

(0)

题王孙挟弹图

金衣骑小驷,迢递茂陵山。

接鹘花边过,鸣鞭柳外还。

断猿惊羽箭,过雁落金丸。

归醉琼楼夕,天街雪正寒。

(0)

翡翠

羡尔炎州翠,双栖羽翼微。

雨香红玉觜,风飏碧罗衣。

避鹘藏深竹,衔鱼上钓矶。

吴宫矜首饰,莫道网罗稀。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