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簸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蚃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靡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簸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蚃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靡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次韵毕叔文苦旱叹》。诗人以关切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毕叔文因干旱而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中通过对比贫富人家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形象地描绘了豪门贵族对粮食的浪费和贫者对文字(指粮食)的渴望。
诗人感叹“如何旱势复如此”,对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深感忧虑,并寄希望于神灵降雨:“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蚃似逢人问妪”,暗示民间祈雨的习俗。他期待着连绵的雨水能带来生机:“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描绘出大雨倾盆的场景,富有画面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姚生美昆季,孝养怡亲颜。
嘉味极甘旨,彩衣舞斓斑。
慈乌堂下啼,斜阳薄西山。
所思得终养,区区百年间。
百年复能几,离会尤相关。
来日良可爱,去日难再还。
美哉孝子心,及时常追欢。
嗟予命独舛,怙恃早已艰。
何繇奉百年,未得供一餐。
因君欲题赠,使我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