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郑介夫二首·其一》
《次韵郑介夫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长庚到晓空陪月,太岁今年合守心。

相与齧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

孤云倦鸟空来往,自要闲飞不作霖。

(0)
注释
泥途:比喻困难重重的道路。
尺薪:形容极其珍贵的柴火。
长庚:古人对金星的别称,象征月亮。
太岁:古人认为每年有特定星宿主事,此处指命运或运势。
汉节:古代使臣所持的象征国家的旗帜。
商音:古乐中的商调,此处可能象征本国文化。
孤云:形容孤独无依的云。
作霖:持续降雨,比喻持久影响。
翻译
一旦陷入困境,道路越走越艰难,一尺柴火像桂木般珍贵,一粒米也如同黄金般难得。
整夜陪伴月亮的只有长庚星,今年太岁守护内心,这是命运的安排。
我们共同坚守着忠诚,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应发出汉家的声音。
孤独的云和疲倦的鸟儿自由来去,它们只想悠闲地飞翔,不做持久的降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属于豪放派词风。诗人在这首七言绝句中,以深远的山径比喻艰难的生活道路和不断深入的思想境界。"一落泥途迹愈深"表达了行走在复杂多变的世道中,每一步都留下痕迹,越走越感到困难重重;"尺薪如桂米如金"则通过对柴火和粮食价值的夸张比喻,描绘出物资短缺、生活艰辛的状况。

接下来两句"长庚到晓空陪月,太岁今年合守心"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与明月为伴,对于时光流转和个人命运有着深刻的体会。"相与齧毡持汉节"可能是指同伴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何妨振履出商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困境,以新的步伐踏上生活旅途,并发出不同以往的声音。

最后两句"孤云倦鸟空来往,自要闲飞不作霖"描绘了一幅孤独的云和疲惫的鸟儿在天际自由穿梭,不再制造风雨的景象。这或许暗示诗人对现实困境的超脱和内心的平静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不拔和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酒泉子·连面霜风

连面霜风。
野馆山村逢至日,开怀欲殢酒杯空。
与谁同。
一缄来信托飞鸿。
信里催归无限意,黄昏应是出房栊。
夜香浓。

(0)

风流子·中春膏雨歇

中春膏雨歇,雕阑晓,最好海棠时。
正新梢吐绿,万苞凝露,暖铺云锦,香点胭脂。
向枝上,绪风开秀色,桃李尽成蹊。
朱唇晕酒,脸红微透,翠纱轻卷,红映丰肌。
严宸风光主,临赏处,玉殿丽日迟迟。
天与造化西蜀,浓艳芳菲。
待绣帘卷起,欢奉长乐,内木困多闲,同宴椒闱。
须是对花满酌,不醉无归。

(0)

花心动·密幄阴阴

密幄阴阴,正嘉花嘉木,尽成新翠。
蕙圃过雨,牡丹初歇,怎见浅深相倚。
好称花王侍。
秀层台、重楼明丽。
九重晓,狂香浩态,暖风轻细。
堪想诗人赠意。
喜芳艳卿云,嫩苞金蕊。
要看秀色,收拾韶华,自做殿春天气。
与持青梅酒,趁凝伫、晚妆相对。
且频醉,芳菲向阑可惜。

(0)

花心动·玉井生寒

玉井生寒,正枫落吴江,冷侵罗幕。
翠云翦叶,紫锦攒花,暗香遍熏珠阁。
瑞非兰麝比,氤氲清彻寥廊。
向燕寝,团团秀色,巧宜围却。
宝槛浓开对列,蜂共蝶多情,未知花萼。
爱玩置向窗几,时时更碾,建春浇著。
最是关情处,惊梦回、酒醒初觉。
楚梅早,前村任他暗落。

(0)

花心动·绿结阴浓

绿结阴浓,渐南风初到、旧家庭院。
细麦落花,圆荷浮叶,翠径受风新燕。
乍晴还雨香罗怯,惜柳絮、已将春远。
最好处,清和气暖,喜拈轻扇。
好对层轩邃馆。
供极目晴云,晓江横练。
煮酒试尝,梅子团青,草草也休辞劝。
待等闲暇寻胜去,又闲事、有时萦绊。
且趁取良辰,醉后莫管。

(0)

醉思仙·记华堂

记华堂。
对宝台绛蜡,红艳成行。
嚲乌云髻映,浅浅宫妆。
江梅媚,生嫩脸,莹素质、自有清香。
歌喉稳,按镂版缓拍,娇倚银床。
天外行云驻,轻尘暗落雕梁。
似晓莺历历,琼韵锵锵。
别来久,春将老,但梦里、也思量。
仗何人,细说与,为伊潘鬓成霜。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