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开篇“盛德能容人有技”一句,通过“盛德”的提及,暗示了一种宽厚的品格,这种品格能够包容他人的技艺或才能,但紧接着的“忮心尤忌士知名”则流露出一种对那些心怀忌妒、嫉贤Fear of talented people的心态的批评。诗人似乎在表达,真正的德行不仅仅是包容,更应当是超越这种忌妒之心。
中间两句“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运用了古代典故,通过对历史人物或动物的描写,强化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其中,“训狐”和“憎韩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权力或势力的压迫,而“鹦鹉才高累祢平”则是对才能出众但遭遇不幸者的同情。
接下来的“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两句,诗人似乎在描绘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对于那些不得志或未能展现自我才能的人的情感共鸣。
最后,“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则是对某种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林下与客人交谈,享受着那份恬淡,而“尚得山翁掩耳惊”的描写,则显示出即便是在这宁静之中,也时刻担忧着外界可能带来的扰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借鉴,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才能遭遇不幸以及内心的平和向往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