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兰杂萧艾,薰莸本自殊。
妖秾世所尚,馨香独何为。
时无纕佩者,青青遗路岐。
殷勤理芜秽,勿为尘所欺。
崇兰杂萧艾,薰莸本自殊。
妖秾世所尚,馨香独何为。
时无纕佩者,青青遗路岐。
殷勤理芜秽,勿为尘所欺。
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十七)》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比崇兰(高贵的兰花)与萧艾(寻常的艾草)和薰莸(香草与臭草)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感慨。诗中,兰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却被世俗所忽视,而妖娆浓艳之物却受到追捧。诗人感叹,尽管兰花有其独特的馨香,但在缺乏识货人的时代,它只能被遗弃在路边,无人欣赏。
“妖秾世所尚,馨香独何为”这两句揭示了社会对于外在形式的盲目追求,而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接下来,“时无纕佩者,青青遗路岐”进一步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最后两句“殷勤理芜秽,勿为尘所欺”,则是诗人自我勉励,要坚守自己的品格,不受世俗尘埃的蒙蔽。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抒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个人操守的坚持。
蓟门旁,风雪暮,掠乌鸢。莽平皋、衰柳凝烟。
千金市骏,乌骓紫燕铁连钱。
功名汗马,骋骐骥、万里扬鞭。缅遗踪,如奔电。
抚易水,吊幽燕。但鸦栖、鹿走狐穿。
望诸已矣,昭王旧迹夕阳边。
兴亡何限,荒台畔、春草年年。
苏门鸾啸,尽东华尘坌,离魂凄绝。
把手琼箫明月下,一笛又吹横铁。
练水鱼肥,黄山鹤瘦,溪树绕莺舌。
北窗高卧,长卿已倦游辙。
试看眼底纷纭,几年人事,花样都全别。
何似钓台烟水上,不问蜗蝇喧热。
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
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
寥阳仙院泻红泉,偶住画桥偏。
冲泥忽有元珍到,挥松尘、溜折波圆。
小子凡应题凤,先生高比栖蝉。
绕池芳树似斜川,秋色老湘烟。
相留且共奇文赏,怕归骢、锦湿连钱。
旧雨何如今雨,余年幸值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