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物医花病。又昨夜、绿窗风横。
莺莺燕燕商量定。只劝子规声静。
佳人恨、从来薄命。看狼藉、秋千无影。
一春心力天忙甚。嫁了枝头芳杏。
不知何物医花病。又昨夜、绿窗风横。
莺莺燕燕商量定。只劝子规声静。
佳人恨、从来薄命。看狼藉、秋千无影。
一春心力天忙甚。嫁了枝头芳杏。
这首《杏花天》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杏花的生长状态与情感寓意。
首句“不知何物医花病”,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杏花生长环境的关注,暗示了杏花可能遭遇的病害或不利条件。接着,“又昨夜、绿窗风横”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绿窗前的风吹过,似乎在为杏花带来新的挑战或变化。
“莺莺燕燕商量定,只劝子规声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生物人格化,莺、燕、子规都在为杏花的命运出谋划策,其中子规(杜鹃)的建议是让声音变得宁静,暗示了杏花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某种环境或心境。
“佳人恨、从来薄命”则直接点明了杏花可能面临的命运多舛,佳人(这里可以理解为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人或事物)对于杏花的遭遇感到遗憾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脆弱生命的感慨。
“看狼藉、秋千无影”描绘了一幅秋千不再摆动、场面空荡的画面,象征着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景象,与杏花的生长过程形成对比,强调了生命短暂与易逝的主题。
最后,“一春心力天忙甚。嫁了枝头芳杏”表达了诗人对于杏花整个春季生长过程的感慨,以及对其最终结果的思考。杏花在春天里倾尽全力绽放,却最终嫁给了枝头的果实,这一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循环与牺牲的意义。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杏花从生长到凋零的生命历程,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生命、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紫梨簪笔,正玉河、柳色倡条堪折。
宣武门西樽酒在,又是歌骊牵别。
水驿灯深,旗亭曲罢,冷树枫吹叶。
扬鞭一去,夕阳千里明灭。
留我且住无端,豆花丝雨,梦绕东风歇。
谁倚梅边横短笛,芳草天涯愁绝。
孙楚楼头,昭王台下,两地心同结。
荇篖野店,夜来何处吟月。
筼节缘枝,棕丝缀叶,小蕊不争浓艳。
为檀枕平分,钿钗一半。
谁载楚江轻桨,但故国、情多长悽惋。
雕笼密认,翠禽红爪,也输纤软。深院。残暑换。
每闻处隔帘,倦时遗簟。还付与朝朝,画眉同剪。
最恨霜风骤紧,剩绣被、馀熏添秋怨。
问甚日、花影药栏,几簇淡鹅重染。
沫溅沉沙,吟翻乱窟,鲛人迸泪相并。
暗魄潮平,峭帆风落,捣取露花成饼。
金凫比翅,强唤得、深帏睡醒。
缕缕横波透也,疑他午窗先暝。
屏山袅时未定,做鹅溪、树梢云影。
还傍鬓鸦添腻,画眉人省。
雨后香分玉乳,忆小阁、茶铛沸初静。
别久篝衣,莫教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