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虽中否,犹能愧畔臣。
尽驱污贼者,往拜诈喑人。
唐德虽中否,犹能愧畔臣。
尽驱污贼者,往拜诈喑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杂咏一百首·其二十八》。从这短短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唐德虽中否,犹能愧畔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同情与理解。在这里,“唐德”指的是唐朝的忠诚之士,即使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仍旧对自己的忠诚行为感到自豪和愧疚。这不仅是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忠诚品质的赞赏。
“尽驱污贼者,往拜诈喑人。” 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救赎的情景。这里,“尽驱”意味着彻底清除不义之辈,而“污贼”指的是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物。“往拜诈喑人”则是说诗人向那些口才出众、善于言辞之人学习,以期望通过他们的力量来传播正义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对未来正义声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理想的坚守和对社会正能量的渴望。它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