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严子陵》
《咏严子陵》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

手澄百金鱼,身被一羊裘。

借问此何耳,心远忘九州。

青山束寒滩,溅浪惊素鸥。

以之为朋亲,安慕乘华辀。

老氏轻璧马,庄生恶牺牛。

终为蕴石玉,夐古辉岩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ngyánlíng
sòng / méiyáochén

wànchéngzhǔqiānhóu

shǒuchéngbǎijīnshēnbèiyángqiú

jièwèněrxīnyuǎnwàngjiǔzhōu

qīngshānshùhántānjiànlàngjīngōu

zhīwèipéngqīnānchénghuázhōu

lǎoshìqīngzhuāngshēngèniú

zhōngwèiyùnshíxiònghuīyánzōu

注释
万乘主:指君王。
千户侯:古代封爵,表示显赫的地位。
手澄:握持清澈。
羊裘:羊皮衣服,象征简朴。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天下。
素鸥:白色的海鸥,象征纯洁。
华辀:华丽的车轮,比喻富贵。
老氏:指老子,道家创始人。
璧马:珍贵的马,比喻名利。
牺牛:祭祀用的牛,象征束缚。
蕴石玉:像珍藏的美玉,内含价值。
岩陬:岩石的角落,隐喻默默无闻的地方。
翻译
不顾君王的威严,不屈服于权贵的荣华。
他握着价值百金的鱼,身上披着羊皮衣裳。
请问这有何意义?他的心志高远,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青翠山峦环绕着寒冷的沙滩,浪花拍打,惊动了洁白的海鸥。
他视这些如朋友亲人,怎会羡慕华丽的车驾。
老子轻视名利,庄子厌恶被束缚的牛。
最终,他如同珍藏的美玉,长久以来在寂静的角落散发光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咏严子陵》,他以严子陵这位历史人物为题材,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严子陵,即东汉时期的严光,曾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征召,选择隐居垂钓。

首句“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赞扬严子陵不畏权贵,不为高位所动的高尚情操。接下来,“手澄百金鱼,身被一羊裘”描绘了严子陵垂钓的生活状态,简朴而自在。他视富贵如浮云,心境超然。

“心远忘九州”进一步强调他的内心世界超越世俗,忘记世间纷扰。“青山束寒滩,溅浪惊素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严子陵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连海鸥也为之惊叹。

“以之为朋亲,安慕乘华辀”表达诗人对严子陵生活方式的羡慕,视其为知己,不愿追求华丽的世俗生活。后两句“老氏轻璧马,庄生恶牺牛”引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表明严子陵的选择符合道家崇尚自然、轻视物质的精神。

最后,“终为蕴石玉,夐古辉岩陬”寓意严子陵的高尚品质如同珍藏的美玉,长久以来在历史的角落里散发光芒,令人景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严子陵的隐逸生活和高尚情操,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