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搆徒劳四十春,虚无宫阙有金银。
乾坤不没凭孤屿,日月长存赖一人。
事败自应同正命,时危那得作遗臣。
三千尚可收馀烬,力为亡诸更破秦。
堂搆徒劳四十春,虚无宫阙有金银。
乾坤不没凭孤屿,日月长存赖一人。
事败自应同正命,时危那得作遗臣。
三千尚可收馀烬,力为亡诸更破秦。
这首诗《感事(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的深刻思考。
首联“堂搆徒劳四十春,虚无宫阙有金银。”以“堂搆”比喻国家的建设,感叹四十年的努力似乎徒劳无功,但即便如此,那些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阙”依然存在,金银财宝并未消失。这里既有对现实的讽刺,也隐含着对权力与物质追求的反思。
颔联“乾坤不没凭孤屿,日月长存赖一人。”乾坤指天地,孤屿代表孤立的岛屿,象征着在动荡的时代中,即使是一个人也能支撑起一片天地,保持日月的光明。这一联表达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坚守信念、坚持正义之人的赞美。
颈联“事败自应同正命,时危那得作遗臣。”事败意味着事情失败或事业的终结,正命则是顺应天命,即顺其自然。时危则指时局危急。这一联表达了在面对失败和危难时,应当顺应天命,不应成为苟且偷生的遗臣,暗示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自我牺牲的思考。
尾联“三千尚可收馀烬,力为亡诸更破秦。”三千可能是指三千士卒,或是泛指众多的力量。余烬指的是残余的火光,比喻残存的力量。力为亡诸则意为努力使一切恢复生机,更破秦则暗喻推翻旧势力,重建秩序。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循环、力量重生的乐观态度,以及对于改变现状、重建未来的渴望。
整体而言,《感事(其二)》通过深邃的历史视角和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兴衰以及历史循环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种树必嘉种,取友必端士。
常木无坚姿,泛交少恒志。
之子慕清贞,列植异凡卉。
直干倚脩节,孤芳挺苍翠。
冰雪誓不渝,并立凌寒岁。
览物尚如此,托交宁有异。
君子思贱贫,小人怀势利。
管鲍夫何如,此道久沦弃。
尚期秉金石,庶以敦高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