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馀寒满素缣,坐看庭彩动星蟾。
红尘迥与东华隔,贝阙高疑上界瞻。
墙外经过知马迹,城头指点见山尖。
聚星堂上多勍敌,白战通宵恐未厌。
雪后馀寒满素缣,坐看庭彩动星蟾。
红尘迥与东华隔,贝阙高疑上界瞻。
墙外经过知马迹,城头指点见山尖。
聚星堂上多勍敌,白战通宵恐未厌。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清冷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后的静谧之美。首句“雪后馀寒满素缣”以“素缣”比喻洁白的雪地,形象地表现了雪后大地的纯净与寒冷。接着,“坐看庭彩动星蟾”一句,通过动态的“动星蟾”,即月亮在雪后庭院中的倒影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静美和谐的意境。
“红尘迥与东华隔”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繁华喧嚣的都市与眼前的雪景对比,突出了雪后世界的一片宁静与超脱。“贝阙高疑上界瞻”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墙外经过知马迹,城头指点见山尖”两句,通过观察外界的细微变化,如墙外的马蹄印和城头的山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最后,“聚星堂上多勍敌,白战通宵恐未厌”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对抗,或许暗含着诗人对于学问、艺术乃至人生挑战的热爱与不满足,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与精神超越的情怀。
懭游非无意,植志昭所宣。
严城厉旻木,明澹迈嘉川。
感彼旷达士,逶迤出重玄。
扬舲结芳素,恣奇皆自然。
我来何为者,虚衍匪留连。
道匪自玄畅,乐思观群贤。
下则敌峥嵘,近乃争涂阡。
鲜飙自难理,水禽欢五弦。
潋滟聚云物,峦峎澞高延。
于兹倾情愫,黝渺昭华年。
溶溶丽晴景,无乃栖思坚。
遐哉沧洲人,高朗抗琼编。
崚嶒是我意,滞淹从此专。
世态有沉抑,声听多层迁。
林樾自可度,英达谁能联。
丹蚰及青蕤,骀飒鲜奇妍。
日暮做窿仄,太息游子篇。
灵星伏苍嶕,靃摩盈吾前。
月行青天入重云,金波泄泄穿鱼鳞。
须臾云收境亦静,虚空表里无纤尘。
寒光正与人相射,碧琉璃中低玉盆。
微风更入北窗竹,馀声飒洒清心魂。
颇疑碧落在步履,广寒清都相与邻。
乘槎去后事寂寞,至今织室临河津。
却思白日走城郭,浮埃马足何纷纷。
劳之以昼逸以夜,天意傥欲甘苦均。
人生南北无定所,浪自转徙随燕秦。
关河渺邈乡井异,惟有明月来相亲。
崎岖万里如咫尺,圆缺帷有年年新。
如兹久要乃可喜,相对可不罗壶樽。
黄金如不付酒媪,虽富不如长贱贫。
重城沉沉桂魄下,松萝永愧山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