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峰》
《中峰》全文
明 / 冯琦   形式: 古风

中峰何高高,孤标耸寥廓。

寺楼递隐见,石径互参错。

虽乏济胜具,始快远游诺。

振衣凌爽垲,举杯眺广莫。

不知山路尽,但见天澄豁。

对面蓟门山,数点青如削。

树木若鳞次,西湖不盈勺。

万象各自媚,孤云安所薄。

山南行雨罢,且复归旧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临其上的感受。开篇“中峰何高高,孤标耸寥廓”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中峰的巍峨与独立,仿佛直插云霄,与天地相接。接着“寺楼递隐见,石径互参错”,通过楼阁与山路的交错出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虽乏济胜具,始快远游诺”,即使没有特别的装备,也愿意踏上远游的旅途,享受这份快乐。

“振衣凌爽垲,举杯眺广莫”,诗人穿着干净的衣服,迎着清风,举杯远眺,心情舒畅。接下来的“不知山路尽,但见天澄豁”,描述了诗人随着山路蜿蜒前行,最终视野开阔,天高云淡的景象。远处的“对面蓟门山,数点青如削”,将山描绘得如同被刀削过一般,形象生动。树木排列整齐,仿佛鱼鳞般紧密,“西湖不盈勺”,西湖之小,可见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万象各自媚,孤云安所薄”,万物各显其美,孤独的云彩飘荡在天空,无处可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最后“山南行雨罢,且复归旧壑”,山南的雨水已经停歇,诗人或许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林之中,结束了一段旅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峰及其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冯琦

冯琦
朝代:明

(1558—1603)明山东临朐人,字用韫,一字琢庵。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尚书。疏请停矿税,征还各地税监,不果。又极陈士子崇佛教之弊,请约禁。卒谥文敏。有《经济类编》、《宗伯集》。
猜你喜欢

春日王也夔招游蒲涧即事作

何处春郊布绮筵,菖蒲涧口接濂泉。

竹分山色为门径,石咽溪声似管弦。

野寺苍凉怀古地,东风晴暖试花天。

闲来偶共山僧笑,不醉溪桥又五年。

(0)

冬日端江舟中杂咏五首·其三

小湘峡口雾连天,三尺渔竿两桨船。

钓得嘉鱼送官舫,老夫不是买无钱。

(0)

寄赠卓火传传经堂歌

卓侯寄我一尺书,细行小字千言馀。

开缄意气溢毫楮,烟云缭绕生吾庐。

鸟翼欲搏南溟浪,剑锋直射牛斗墟。

不平之鸣有若此,何况龙光凤彩扬天衢。

伊昔休明代,朝野交驩虞。

公卿折节下韦布,草野高谈皆庙谟。

天南地北未相见,一字若得隋侯珠。

故家文献今未坠,君门累叶名通儒。

况闻忠烈有令祖,月黑归家夜骑虎。

燕山潜邸龙未飞,一流南移真逆睹。

终知神器固天授,不惜麋躯共殉主。

文皇儿戏视方黄,独谓先生言可取。

时殊世易三百年,儿孙尚守高曾矩。

堂开吴越号传经,四方投赠诗盈庭。

吾闻六经之传有明晦,时晦则晦明而明。

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尽作丝竹声,至今大义如日星。

善传善述必有以,请君为我侧耳听,请君为我侧耳听。

(0)

进帆石门怀古

春至景渐暄,舟行日堪玩。

矧抱昔人心,而怀斯世叹。

平陂互倚伏,今古如宵旦。

石门虽夙游,风物亦殊观。

积峡启奔流,平沙衍高岸。

帆回断飙急,棹去馀萍散。

融融出渚云,役役将归雁。

卷舒宁自期,寒暑为谁换。

浮生贵不朽,金石有销烂。

仰羡楼船人,英声烜西汉。

(0)

秋晚杂兴八首·其三

月在日还上,追飞遄向西。

西风昨夜梦,知是武陵溪。

被服尚前古,贤愚同一畦。

因悲少年意,高气吐虹蜺。

(0)

别杨无见因柬冈州同人

结束远行迈,未行先送君。

秋江下白露,今夜向黄云。

此别渺难定,临岐何易分。

还将努力意,传语故人闻。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