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何高高,孤标耸寥廓。
寺楼递隐见,石径互参错。
虽乏济胜具,始快远游诺。
振衣凌爽垲,举杯眺广莫。
不知山路尽,但见天澄豁。
对面蓟门山,数点青如削。
树木若鳞次,西湖不盈勺。
万象各自媚,孤云安所薄。
山南行雨罢,且复归旧壑。
中峰何高高,孤标耸寥廓。
寺楼递隐见,石径互参错。
虽乏济胜具,始快远游诺。
振衣凌爽垲,举杯眺广莫。
不知山路尽,但见天澄豁。
对面蓟门山,数点青如削。
树木若鳞次,西湖不盈勺。
万象各自媚,孤云安所薄。
山南行雨罢,且复归旧壑。
这首诗描绘了中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临其上的感受。开篇“中峰何高高,孤标耸寥廓”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中峰的巍峨与独立,仿佛直插云霄,与天地相接。接着“寺楼递隐见,石径互参错”,通过楼阁与山路的交错出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虽乏济胜具,始快远游诺”,即使没有特别的装备,也愿意踏上远游的旅途,享受这份快乐。
“振衣凌爽垲,举杯眺广莫”,诗人穿着干净的衣服,迎着清风,举杯远眺,心情舒畅。接下来的“不知山路尽,但见天澄豁”,描述了诗人随着山路蜿蜒前行,最终视野开阔,天高云淡的景象。远处的“对面蓟门山,数点青如削”,将山描绘得如同被刀削过一般,形象生动。树木排列整齐,仿佛鱼鳞般紧密,“西湖不盈勺”,西湖之小,可见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万象各自媚,孤云安所薄”,万物各显其美,孤独的云彩飘荡在天空,无处可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最后“山南行雨罢,且复归旧壑”,山南的雨水已经停歇,诗人或许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林之中,结束了一段旅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峰及其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
卓侯寄我一尺书,细行小字千言馀。
开缄意气溢毫楮,烟云缭绕生吾庐。
鸟翼欲搏南溟浪,剑锋直射牛斗墟。
不平之鸣有若此,何况龙光凤彩扬天衢。
伊昔休明代,朝野交驩虞。
公卿折节下韦布,草野高谈皆庙谟。
天南地北未相见,一字若得隋侯珠。
故家文献今未坠,君门累叶名通儒。
况闻忠烈有令祖,月黑归家夜骑虎。
燕山潜邸龙未飞,一流南移真逆睹。
终知神器固天授,不惜麋躯共殉主。
文皇儿戏视方黄,独谓先生言可取。
时殊世易三百年,儿孙尚守高曾矩。
堂开吴越号传经,四方投赠诗盈庭。
吾闻六经之传有明晦,时晦则晦明而明。
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尽作丝竹声,至今大义如日星。
善传善述必有以,请君为我侧耳听,请君为我侧耳听。
《寄赠卓火传传经堂歌》【明·陈恭尹】卓侯寄我一尺书,细行小字千言馀。开缄意气溢毫楮,烟云缭绕生吾庐。鸟翼欲搏南溟浪,剑锋直射牛斗墟。不平之鸣有若此,何况龙光凤彩扬天衢。伊昔休明代,朝野交驩虞。公卿折节下韦布,草野高谈皆庙谟。天南地北未相见,一字若得隋侯珠。故家文献今未坠,君门累叶名通儒。况闻忠烈有令祖,月黑归家夜骑虎。燕山潜邸龙未飞,一流南移真逆睹。终知神器固天授,不惜麋躯共殉主。文皇儿戏视方黄,独谓先生言可取。时殊世易三百年,儿孙尚守高曾矩。堂开吴越号传经,四方投赠诗盈庭。吾闻六经之传有明晦,时晦则晦明而明。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尽作丝竹声,至今大义如日星。善传善述必有以,请君为我侧耳听,请君为我侧耳听。
https://shici.929r.com/shici/TKiFDavz.html
春至景渐暄,舟行日堪玩。
矧抱昔人心,而怀斯世叹。
平陂互倚伏,今古如宵旦。
石门虽夙游,风物亦殊观。
积峡启奔流,平沙衍高岸。
帆回断飙急,棹去馀萍散。
融融出渚云,役役将归雁。
卷舒宁自期,寒暑为谁换。
浮生贵不朽,金石有销烂。
仰羡楼船人,英声烜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