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山中客,何缘有此名。
当缘琴不鼓,人不见亏成。
我自山中客,何缘有此名。
当缘琴不鼓,人不见亏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个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人世间评价的超然态度。诗中“自山中客”表明诗人已脱离尘世,隐居于山林之中,而“何缘有此名”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为何仍旧被外界所关注、赋予某种称谓的困惑和不解。
接着,“当缘琴不鼓,人不见亏成”一句,通过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古代常以琴喻志趣高洁者,"琴不鼓"意味着内心的意志和才华未被外界所识别,"人不见亏成"则是说世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和品格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可。
整首诗语言简约而蕴含深意,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自守清高的性情,以及对名誉与评价持有的一种豁达态度。王安石在诗中所展现的是一种隐逸理想,即使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独立和宁静,不为外界的评说所动摇。
君自天下士,抱奇翳负郭。
当其未遇时,迹或似脱略。
予也窃窥之,神龙困沟壑。
苟际风云起,雷雨随喷薄。
高标出妙选,名世信有作。
遇合良不偶,岂但荣进乐。
明明我元后,求贤一何博。
英豪赞经纶,事业在挥扩。
一人既有庆,宇宙同清廓。
高勋踵前臣,图画麒麟阁。
始惬平生心,万古长灼烁。
述作固不朽,贫贱之所托。
勿以七尺躯,负此千金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