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熹平石经残石歌为文舟虚作》
《熹平石经残石歌为文舟虚作》全文
清 / 王易   形式: 古风

臣斯轘裂祖龙死,六艺不废江与河。

茂陵刘郎右儒术,百家爝火徒殊科。

东周逢掖三万士,治隆俗美菁者莪。

石渠天禄庋藏密,勒石虎观瞻嵯峨。

古今元恶在兵革,大宝历世寻镌磨。

义疏章句递充栋,帝虎千载谁正口。

文侯嗜古今六一,物聚所好归网罗。

得其一角自墟莽,剔藓刮垢勤摩挲。

审文大易经及传,计字半千存最多。

熹平铭表累十百,逊此希世同璆珂。

文侯櫜鞬行万里,盾鼻磨墨还口歌。

汲古抱残思述作,文敝道丧君则那。

烽烟薄海鸣金戈,抚此一喟双滂沱。

(0)
鉴赏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歌《熹平石经残石歌为文舟虚作》是王易所作,诗人通过对熹平石经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敬仰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提到“臣斯轘裂祖龙死”,暗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而熹平石经则是汉代留存的重要儒家经典,象征着学术的延续。“茂陵刘郎右儒术”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百家爝火徒殊科”则暗示其他学派虽有独特之处,但儒家地位显赫。

诗人接着赞美了东周时期众多士人致力于学问,以及石渠天禄馆的藏书丰富,虎观的壮观。他强调了战争对文化的破坏,而熹平石经的镌刻则象征着对知识的珍视和传承。“义疏章句递充栋,帝虎千载谁正口”意味着这些经书成为后世学者的指南。

诗人以文侯(魏文侯)为例,形容他对古籍的热爱和搜集,同时也揭示了文献流失后的遗憾。“得其一角自墟莽,剔藓刮垢勤摩挲”形象地描绘了寻找和保护古籍的艰辛过程。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熹平石经的文字磨损严重,但其价值仍然超越其他珍贵文物。

最后,诗人感叹时代变迁,文风衰落,但仍寄希望于后人能从古籍中汲取智慧,对抗烽烟战乱,表达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王易

王易
朝代:清

王易(1889~1956)语言学家,国学大师,擅长诗词。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1889年农历7月27日生。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二十年代初,与彭泽、汪辟疆同时执教于心远大学。后远游北京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辉煌时期是在中央大学。他和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被称为“江南七彦”。王易多才博学。工宋诗,意境酷似陈简斋,书法初学灵飞经。写有多部著作如《
猜你喜欢

溪南别业为万铨部赋

南斗临丹壑,西筠瞰紫氛。

虹垂青玉案,花落黑池云。

地迥鹤书下,天空鸾啸闻。

何当栖颍者,复此浥清芬。

(0)

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其五

谁染关山战血红,三吴壮士引雕弓。

荒林虎啸风声切,野戍乌啼夜色空。

未信吟诗能退虏,翻令生子学从戎。

何当挽取天河水,净洗扶桑日月东。

(0)

梅华堂雅集

蓬扉散帙浑忘暑,竹坞相期迥绝凡。

雨过橘阴团曲径,风来桂子落幽岩。

泉声入户岚扉润,岫影当窗紫塞衔。

潇洒不知归路晚,绕山凉籁起风杉。

(0)

春燕

献岁林间报早春,元宵堂上燕窥人。

乍穿帘幕泥犹湿,似诉离肠语较频。

物候遥占宫柳细,葛巾重整粤台新。

自来自去堪怜汝,故垒依依伴隐沦。

(0)

壬申闰二月对雨

楼前晓望雨如丝,莽莽天涯感旧诗。

秦苑雾烟迷野径,汉城钟鼓漏江湄。

群飞水鸟心偏逐,短缀藤蓑手自持。

田父到来欢对语,好春从闰不妨迟。

(0)

江门晚渡

薄暮扁舟出钓沙,数林毛竹护烟霞。

濯缨一路随明月,恍见庐山旧隐家。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