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三槐荫夕阴,祠堂深锁夜沉沉。
典型先正今何在?劲竹高梧月满林。
门外三槐荫夕阴,祠堂深锁夜沉沉。
典型先正今何在?劲竹高梧月满林。
此诗描绘了梁真定祠的宁静与庄重之感。首句“门外三槐荫夕阴”,以“三槐”象征古代官宦家族的显赫地位,傍晚时分的阴影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肃穆。次句“祠堂深锁夜沉沉”,进一步渲染出祠堂的幽静与深邃,夜晚的寂静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凝固。
接着,“典型先正今何在?”一句,引人深思。这里的“典型先正”指的是祠堂中供奉的先贤或家族的典范人物,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及其精神的追忆与怀念。最后,“劲竹高梧月满林”,以“劲竹”和“高梧”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高洁的品质,月光洒满树林,既营造了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也寓意着光明与希望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描绘梁真定祠的环境与气氛,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对高尚品格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绿萼横斜,暗香浮动,迷离相说无色。
素女缀玉,锦幄贮月,恰使传春驿。
岩边雪满寻芳信,倚朔风长笛。
黄昏映水,回照影、绰约冰裁绡织。更忆。
罗浮入梦,美人林下,还看双栖翼。
省放鹤亭前,西泠桥畔,有江南诗客。
紫陌催妆,红襟披韵,的皪珍珠迹。艳倾国。
谁不数、海天吟碧。
似留连,御炉香袖凝魂。
且入百姓人家,飞燕倚晨昏。
不恨鼎湖龙去,恁蒋山移色,歇浦消春。
寄管弦辨索,风流逸响,文采长存。
王孙故国,红牙铁板,深护重门。
凤阙龙楼,空过眼、落花杨柳,都付浮云。
相逢不语,镇暗伤、蓬梗无根。
怎奈遣,乍听别馆声悽,点泪红豆余痕。
一段朱丝格。接回廊、玲珑入画,缃裙同色。
夹路高低随水曲,妙自文心偷得。
惜界破、苔钱千百。
只有相思栏不住,闪罗衣、一半疑城隔。
排亚字,眼疏密。碧城十二通仙籍。
记前朝、醉看红芍,沈香香国。
调寄霓裳风露下,字字春纤亲拍。
天万里、双鸳无迹。
花影月移依旧照,莽神州、一样心头窄。
嗟此地,有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