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垒那堪数旱饥,君侯苦节未为非。
宾筵虽画何尝卜,雩祷于天且不违。
岁俭粟输仓氏少,郡贫饷入洛阳稀。
老农夹道攀辕叹,作么携琴载鹤归。
斗垒那堪数旱饥,君侯苦节未为非。
宾筵虽画何尝卜,雩祷于天且不违。
岁俭粟输仓氏少,郡贫饷入洛阳稀。
老农夹道攀辕叹,作么携琴载鹤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人民生活在贫困和饥饿中挣扎,而地方官吏却依然保持着节俭,不为奢侈之事。诗人通过对比,将这种清廉置于困顿中的民众与官员的形象进行了赞扬。
"斗垒那堪数旱饥,君侯苦节未为非。" 这两句写出了人民的艰难生活和官吏的节俭,暗示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官吏依然保持清廉,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宾筵虽画何尝卜,雩祷于天且不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祈愿。即使人们的生活状况(象征为“宾筵”)如同图画一样虚无,也要向上苍祈求好运,不背离正道。
"岁俭粟输仓氏少,郡贫饷入洛阳稀。" 这两句描绘了岁岁年年节俭收藏的粮食屯积不多,而地方上的贫困状况导致赋税收入也很少。这强调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困难。
"老农夹道攀辕叹,作么携琴载鹤归。"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己,表现出一种对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老农在路边感慨,诗人心中有着类似的感触,想要携带着自己的琴,像鹤一样自由地回到归宿。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期待,表现了诗人对清廉官吏的赞赏以及对困顿民众的同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斯人嵚嵜历落,不应寂寞如此。
我为壮夫君白首,相见紫薇花底。
三年矣、但诉说,平生大抵劳薪耳。
故乡千里,到月白风清,酒阑灯灺,梦断一竿水。
风涛阔,几许躁鳞赪尾,浮沉毕竟何止。
烟波着个忘机叟,鸥鹭同生怜喜。
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
凭谁呼起,把两鬓风尘,卅年心事,都共钓编委。
朝看玄都花,暮折洪都柳。
笑拍洪崖肩,醉酌麻姑酒。
槐里堂上好弟兄,去年相别凤凰城。
却怜春草池塘梦,飞过南州孺子亭。
浩饮酣歌复相见,白头顿觉身强健。
此地岂无新相知,新知何如故交面。
伯也买牛归力田,仲也又上东吴船。
我家正在南斗下,卜筑草堂沧海边。
荷叶圆时君定到,一段离情向谁道。
稍待秋风白雁来,便中先寄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