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妃菊》
《杨妃菊》全文
明 / 张弼   形式: 古风

秋庭何事有璚姬,前身半是三郎妃。

风流阵里风流尽,山鬼断送来陶篱。

锦绷胡雏不可料,悔心独对陶翁笑。

悠然写入归来辞,有谁更和清平调。

(0)
鉴赏

这首诗《杨妃菊》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以菊花为题,巧妙地将历史人物杨贵妃与菊花联系起来,借物咏怀,寓意深远。

首句“秋庭何事有璚姬”,以“璚姬”比喻菊花,点出菊花在秋天盛开的景象,同时暗指杨贵妃之美名如花,令人赞叹。接着“前身半是三郎妃”,运用浪漫的想象,将杨贵妃与菊花相联系,暗示杨贵妃与菊花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前生缘分。

“风流阵里风流尽,山鬼断送来陶篱”,这两句描绘了菊花在风流的秋日中绽放,仿佛是山鬼特意送来的一道美景,让人心生向往。这里不仅赞美了菊花的美丽,也隐含着对杨贵妃风华绝代的追忆。

“锦绷胡雏不可料,悔心独对陶翁笑”,通过对比,将杨贵妃与胡人(可能暗指异族)的联系,以及她最终的命运(“锦绷”可能象征她的丧命),与陶渊明(陶翁)的超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杨贵妃命运的感慨和对陶渊明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

最后,“悠然写入归来辞,有谁更和清平调”,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将对杨贵妃的怀念融入归来的诗句中,期待有人能像当年的李白一样,创作出新的“清平调”来表达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弼

张弼
朝代:明   字:汝弼   号:东海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生辰:1425—1487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猜你喜欢

玉阶怨

长门灯下泪,滴作玉阶苔。

年年傍春雨,一上苑墙来。

(0)

北上感怀

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

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伊余朽钝材,懒拙更无比。

才疏乏世用,嗜僻惟书史。

虽非济时具,颇识素餐耻。

既怀黎民忧,妄意古人企。

宁知乖圆方,举足辄伤趾。

尘埃百病侵,贫窭万感累。

艰难幸息肩,迟莫窃所喜。

明时登骥騄,驽马但垂耳。

自非冀北姿,莫羡追风驶。

便欲解衣冠,躬耕向桑梓。

终怀葵藿恋,不慕沮溺诡。

潜阳动原隰,白日暧兰芷。

埘鸡戒晨鸣,客子驾行李。

萦纡越巘崿,浩荡涉风水。

淹留具区北,信宿沧江圯。

维时连年歉,道路多流徙。

官司职抚字,黔首皆赤子。

陈红太仓米,丰年所储偫。

为民备乏困,朝廷岂私此。

推馀补不足,兹实王政始。

臣子宜奉承,天威不违咫。

柰何簿书曹,暴慢蔑至理。

苟云出纳吝,当闵觳觫死。

呜呼草莽露,惨恻沟渎委。

闻之犹鼻酸,见者宜颡泚。

踰淮入大河,凄凉更难视。

黄沙渺茫茫,白骨积荒藟。

哀哉耕食场,尽作狐兔垒。

太平戢干戈,景物未应尔。

意者斯人徒,纵欲扰天纪。

鬼神赫震怒,咎戾良有以。

去年人食人,不识弟与姊。

至今盗贼辈,啸聚如蜂蚁。

长戈耀白雪,健马突封豕。

岂惟横山泽,巳敢剽城市。

途行绝稀少,空车但墙倚。

身行须结集,一寐四五起。

牧民岂无人,司寇亦有氏。

阵车不驱驰,大田无耒耜。

邦家禄食恩,岂为臣奉己。

山东古要地,燕赵犹唇齿。

况兹南北冲,津梁通远迩。

属当全盛时,四海同一轨。

庙堂多稷契,振举无遗弛。

勿云疥癣微,不足成疮痏。

滔天起滥觞,炎冈发星炬。

虞朝有分北,汉庭烦直指。

农夫植嘉谷,所务诛稂秕。

耕耘苟失时,雨露空沾洒。

威怀岂异任,守令职非痹。

端能慎黜陟,此辈何足弭。

故乡隔山川,前途塞荆枳。

青徐气萧索,河济俱泥滓。

痛哭贾生狂,长叹漆室悝。

何当天门开,清问逮下俚。

(0)

题画鱼二首·其一

为爱濠梁乐有馀,故拈兔颖写成图。

秋风忽忆银丝鲙,肠断松江隔具区。

(0)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其一

神鳌屹立戴崔嵬,俯瞰沧溟水一杯。

积翠自天开罨画,布金随地起楼台。

祈灵汉使乘槎到,传法胡僧折苇来。

若使祖龙知胜概,岂应驱石访蓬莱。

(0)

题落花芳草白头翁

草长连朝雨,花残一夜风。

青春留不住,啼杀白头翁。

(0)

春日海村三首·其一

地僻嚣尘远,人稀习俗淳。

花时恒独往,随意蹋晴春。

斑竹过头杖,乌纱折角巾。

萧然多古意,何愧葛天民。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