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抱步廊披,湖围中面池。
虚明内外体,上下水云思。
此可通为政,物来惟顺施。
设如事察察,照却有遗时。
曲抱步廊披,湖围中面池。
虚明内外体,上下水云思。
此可通为政,物来惟顺施。
设如事察察,照却有遗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藻鉴堂”的建筑及其周围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景观与哲学意味。首先,“曲抱步廊披,湖围中面池”描绘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弯曲的走廊环绕着,湖水围绕在建筑的前面,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接着,“虚明内外体,上下水云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与思考的氛围。内外空间的虚实对比,以及上下水云的联想,不仅体现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深邃的哲理思考。这里的“虚明”可能指的是内心的清明与外界的透明,而“上下水云思”则可能是对宇宙万物、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后两句“此可通为政,物来惟顺施”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为的治理相联系,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在处理政治事务或管理社会时,应该像自然界的运作一样,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采取顺其自然的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设如事察察,照却有遗时”则表达了对过于精细、苛求的批评。如果在处理事务时过于追求细节,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面,导致某些问题被遗漏。这里强调了平衡与适度的重要性,即在追求完美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分的挑剔和遗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藻鉴堂及其周边环境,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哲学与治国理政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和谐、平衡与顺应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风色萧骚晚尚微,呼龙连夜布寒威。
欲寻海上三银阙,先舞云中万玉妃。
难老松筠增气槩,未春桃李借芳菲。
典衣更为来年贺,润泽先从宿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