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父尹京日,移天冠柏台。
齐眉丰俎豆,继踵蜕尘埃。
德比人如玉,情钟子在梅。
山高云不去,虞殡有馀哀。
名父尹京日,移天冠柏台。
齐眉丰俎豆,继踵蜕尘埃。
德比人如玉,情钟子在梅。
山高云不去,虞殡有馀哀。
这首挽诗《俞淑人挽诗》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通过对逝者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品德的崇敬。
首句“名父尹京日,移天冠柏台”描绘了逝者父亲在京城任职的显赫身份,以“移天冠柏台”形象地表达了其地位之高,如同将天空移至柏树之上,以此来赞颂其影响力和地位。
接着,“齐眉丰俎豆,继踵蜕尘埃”两句,通过“齐眉”这一细节,展现了逝者家庭和睦、生活富足的场景;“俎豆”则象征祭祀活动,暗示逝者家族礼仪之盛,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美德的传承。而“继踵蜕尘埃”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逝者离世后,其美德如同尘埃般散落人间,影响深远。
“德比人如玉,情钟子在梅”进一步赞扬了逝者的高尚品德,将之比作温润如玉,寓意其人格之美;同时,以“情钟子在梅”表达对逝者的深情厚谊,如同梅花一般,即使在寒冷中也能绽放出独特的美丽,象征着逝者情感的纯洁与坚韧。
最后,“山高云不去,虞殡有馀哀”以自然景象为喻,山高云留,象征逝者的影响长久不衰;“虞殡有馀哀”则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即使在安葬之后,哀思依旧难以平息,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深刻地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崇尚与追求,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挽诗佳作。
老僧长斋三十年,眼前世味皆腥膻。
清泉白石供饮漱,浓华澹薄殊天渊。
年来衰病且消渴,地炉活火时烹煎。
非无村茶及野荈,入口羞涩如戈鋋。
我闻武夷之山山九曲,三十六峰名洞天。
中间草木蕴灵气,紫茸绿叶生春前。
山人摘茶带星月,提筐归去凌朝烟。
风时火候发香味,心灵手敏通经权。
三瞻四顾方什袭,奇货可居稀入廛。
知音千里远相访,杖头罄解青蚨钱。
一朝驰入大庾岭,真香真色犹新鲜。
老僧内热唇齿燥,闻名注想空垂涎。
多谢主人黄叔度,散步行歌来日暮。
袖中分得建溪春,留与枯禅作甘露。
千顷汪波见素心,两腋清风涤烦虑。
惊起林间病渴人,相呼相唤吃茶去。
《谢黄汪千惠茗》【明·成鹫】老僧长斋三十年,眼前世味皆腥膻。清泉白石供饮漱,浓华澹薄殊天渊。年来衰病且消渴,地炉活火时烹煎。非无村茶及野荈,入口羞涩如戈鋋。我闻武夷之山山九曲,三十六峰名洞天。中间草木蕴灵气,紫茸绿叶生春前。山人摘茶带星月,提筐归去凌朝烟。风时火候发香味,心灵手敏通经权。三瞻四顾方什袭,奇货可居稀入廛。知音千里远相访,杖头罄解青蚨钱。一朝驰入大庾岭,真香真色犹新鲜。老僧内热唇齿燥,闻名注想空垂涎。多谢主人黄叔度,散步行歌来日暮。袖中分得建溪春,留与枯禅作甘露。千顷汪波见素心,两腋清风涤烦虑。惊起林间病渴人,相呼相唤吃茶去。
https://shici.929r.com/shici/UlDkqQE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