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如何别薛郎,座中谁是冷朝阳。
魂销百尺楼头句,博得閒情闹一场。
红线如何别薛郎,座中谁是冷朝阳。
魂销百尺楼头句,博得閒情闹一场。
这首诗《赠月儿(其六)》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情感与离别的深刻感悟。
首句“红线如何别薛郎”,以“红线”象征着情感的纽带,巧妙地引出离别的情境,薛郎则代表了诗人情感中的重要人物,暗示了两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难以割舍。这一句既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也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次句“座中谁是冷朝阳”,将场景转换至宴会之中,以“冷朝阳”比喻在热闹的聚会中,却感到孤独与寂寞,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空虚与失落。这里的“座中”与前句的“别薛郎”形成对比,强化了情感的反差,凸显了离别后的孤寂感。
第三句“魂销百尺楼头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主人公因思念之情而心神不宁,仿佛灵魂被百尺高楼上的诗句所吸引,无法自拔。这不仅表现了情感的强烈,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字力量的深刻认识,通过诗句传达情感,触动人心。
最后一句“博得闲情闹一场”,看似矛盾,实则深意。一方面,“闲情”与前文的离别、孤独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试图在热闹中寻找慰藉;另一方面,“闹一场”又揭示了这种努力的徒劳,最终只能以“闲情”来寄托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以及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孤独、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独到理解,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步凉颸绿野,□锺鼓、□园林。
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
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
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
寿蒲香晚尚堪斟。
梧竹对潇森。
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
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
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
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
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欹侧。
恨风沙、吹透汉宫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灭。
昭阳燕,应难说。
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
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
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笑钗符、恰正带宜男。
还将寿花簪。
早风薰竹醉,松凉鹤健,午坐存庵。
三十六峰玉立,隔尘听玄谈。
何似人难老,三十才三。
闻得天边好语,第一流人物,偏重江南。
满玻璃春绿,十载受棠甘。
青青鬓、尽堪图画,趁紫岩、年纪作枢参。
却归宴、瑶池未晚,荷日红酣。
问庐陵、米作何价。
棠阴又绿今夏。
活人手段依然在,独乐园中司马。
初度也。
算几处篝香,手额你多谢。
风亭月榭。
尽隐橘观棋,折荷筒酒,花竹秀而野。
阶庭树,满目鱼鱼雅雅。
千金难买清暇。
纷纷征榷尘如梦,谁有似公闲者。
天怎舍。
趁绿鬓朱颜,须入凌烟画。
海天不夜。
管岁岁安期,采蒲为寿,高宴碧桃下。
郢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薰风旌节瑞华□,光动垂弧左。
早是烟楼撞破。
更明珠、重添一颗。
镜容中夜,摩顶欣然,石麟天堕。
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
推贤世世珥金貂,何况阴功大。
欲写弄獐书贺。
愧无功、难消玉果。
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