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波光净曲尘,牙旗锦帜各争新。
东家女订西家女,桥上人看桥下人。
十里波光净曲尘,牙旗锦帜各争新。
东家女订西家女,桥上人看桥下人。
这首诗描绘了清王朝时期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面上的波光粼粼与两岸的装饰一新,以及人们在桥上观看的生动画面。
首句“十里波光净曲尘”,以“十里”形容水域之广,“波光净曲尘”则描绘出水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景致的清澈景象。这里的“曲尘”可能是指水面泛起的细小波纹,或是远处景物在水中的曲折倒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次句“牙旗锦帜各争新”,“牙旗”指的是贵族或官员的旗帜,通常用象牙装饰,象征着权力与尊贵;“锦帜”则是指绣有精美图案的旗帜。这两句描绘了龙舟赛中,各种旗帜鲜艳夺目,各自展示着新的风采,不仅增添了比赛的观赏性,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后两句“东家女订西家女,桥上人看桥下人”,通过对比“东家女”与“西家女”的活动,巧妙地将人物引入场景之中。这里可能是在暗示,无论是水上还是岸上的女子,都对这场盛大的龙舟赛充满兴趣,她们或许在准备自己的装扮,或许在互相交流观赛心得。同时,诗句也通过“桥上人看桥下人”的描述,展现了观众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捕捉了龙舟赛这一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情趣。
群峰奔云涌座隅,下有烟艇浮江湖。
是何淋漓足元气,得非米家海岳图。
细看乃是浑成一片石,天然妙迹非人摹。
昔闻巧匠斫山骨,未闻山水粉绘生石肤。
若云造物作狡狯,却愁混沌凿死将何如。
万里烟云藏咫尺,壁开天地超寰区。
渔舟个个齐荡桨,烟波云岫聊相娱。
我思米颠工画兼嗜石,整冠再拜以丈呼。
石之嶙峋足以壮笔势,画之奔峭与石争盘纡。
石癖画巧两不灭,画留石上永永成形模。
君不见欧公当年石月屏,子美放歌穷虚无。
又不见孤松溟濛石屏上,子瞻长句搜根株。
今公兹屏亦奇绝,愧无大手如两苏。
韶州山石奇,英州山石秀。
人言奇者雄,不若秀者瘦。
苍龙骨离立,岁久色微黝。
脱落之而鳞,深埋无底窦。
结成岩洞势,润被沙水漱。
玲珑具本性,蹙缩聚众皱。
斧凿绝铁良,中虚互通透。
偶然遇好事,不吝高价购。
置之几砚帝,命曰小云岫。
一拳殊不易,况敢望多又。
而我独何幸,归舟夸日富。
熊鱼两得兼,彼美适邂逅。
款款俨欲飞,翩翩若相就。
人间陆贾装,金玉难单究。
千金真俗物,至宝肯轻售。
何如落吾手,出入在怀袖。
更拜谢故人,兹情亦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