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以苕上沈中丞客五羊诃林社集诗见贻者用来韵赋此寄之·其一》
《有以苕上沈中丞客五羊诃林社集诗见贻者用来韵赋此寄之·其一》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南来锡影白云孤,一叶原同七叶符。

执着分南自分北,圆通非有亦非无。

登坛共笑依双树,护法休教守一株。

佛本在心何用佞,无禅可悦自欢娱。

(0)
鉴赏

这首诗深蕴哲理,以自然景象为喻,探讨了佛法与内心的关联。首句“南来锡影白云孤”描绘了锡杖映照下的白云,孤独而静谧,象征着修行者的孤独与坚定。接着,“一叶原同七叶符”通过对比一叶与七叶,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一致性。

“执着分南自分北,圆通非有亦非无”两句,揭示了佛法的圆融无碍,无论南北,皆应遵循佛法的真理,而非拘泥于形式或地域。这反映了佛教中“法无定法”的思想,即佛法的本质在于其普遍适用性,而非特定的外在形式。

“登坛共笑依双树,护法休教守一株”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实践与传承。登坛象征着佛法的传授与实践,双树代表了佛教中的两棵圣树——菩提树和无忧树,强调了佛法的双轨传承。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固守一株,而应灵活运用佛法,适应不同的环境与情境。

最后,“佛本在心何用佞,无禅可悦自欢娱”表达了佛法的根本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谄媚或追求禅定的愉悦。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成长与智慧的开发,而非形式上的追求或外在的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佛法的普遍性和圆融性。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菩萨蛮·黄梅时节春萧索

黄梅时节春萧索。
越罗香润吴纱薄。
丝雨日昽明。
柳梢红未晴。
多愁多病后。
不识曾中酒。
愁病送春归。
恰如中酒时。

(0)

菩萨蛮·雪林一夜收寒了

雪林一夜收寒了。
东风恰向灯前到。
今夕是何年。
新春新月圆。
绮丛香雾隔。
犹记疏狂客。
留取缕金旛。
夜蛾相并看。

(0)

菩萨蛮·彤楼鼓密催金轮

彤楼鼓密催金钥。
沉沉青琐重重幕。
宣唤晚朝天。
五云笼暝烟。
风急东华路。
暖扇遮微雨。
香雾扑人衣。
上林乌满枝。

(0)

菩萨蛮·客行忽到湘东驿

客行忽到湘东驿。
明朝真是潇湘客。
晴碧万重云。
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别后书难得。
先自雁来稀。
那堪春半时。

(0)

水调歌头·元日至人日

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
新年叶气,无处人物不熙熙。
万岁声从天下,一札恩随春到,光采动天鸡。
寿域偏寰海,直过雪山西。
忆曾预,宣玉册,捧金卮。
如今万里,魂梦空绕五云飞。
想见大庭宫馆,重起三山楼观,双指赭黄衣。
此会古无有,何止古来稀。

(0)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