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
《雨》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

帝眷一夕回,旱议旦暮行。

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

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0)
翻译
风神遵从天帝的命令,肆意地展开征伐。
云神畏惧被驱赶,内心不甘却不敢反抗。
雨神怠慢了职责,只求每日生存。
天帝的宠爱突然转向,干旱的决议即将迅速执行。
忽然间,大雨倾盆而下,悄无声息地滋润大地。
绿色的稻秧在广阔的田地中生长,清澈的水流环绕着孤独的城市。
注释
风师:风神。
帝令:天帝的命令。
肆:肆意。
徂征:征伐。
畏推逐:畏惧驱赶。
蓄意:内心。
旷厥官:怠慢职责。
所苟:只求。
帝眷:天帝的宠爱。
旱议:干旱的决议。
沛膏泽:大雨倾盆。
无声:悄无声息。
青秧:绿色稻秧。
广亩:广阔田地。
白水:清澈水流。
孤城:孤独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雨》,描绘了雨神在天帝命令下施展威力,驱散乌云,降下甘霖的情景。诗人通过"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形象地展现了风雨欲来的气势,随后"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写出了雨师对天命的敬畏和顺应。"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表达了雨对于大地和生灵的重要性,它渴望履行职责以保民生。

然而,当"帝眷一夕回,旱议旦暮行"时,天帝的态度转变,干旱的忧虑得以缓解,雨势迅速降临,"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描绘了雨如甘霖般悄然无声地滋润大地。最后两句"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则展示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稻田青翠,城市被雨水润泽。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的动态过程,既有自然之力,又寓含人的情感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山中避盗后十首·其八

翠巘几曲折,往来三数家。

捣皮催作纸,拥焙看烘茶。

山尽始见日,溪晴时露沙。

武陵知便是,隔岸有桃花。

(0)

次韵元司理元夜三绝·其三

花落残缸睡味酣,九霄谁正梦传柑。

百千灯满虚空界,半夜回光独闭庵。

(0)

次韵元司理元夜三绝·其一

火龙衔烛御城游,喜入升平四百州。

惆怅长安今夜月,为谁重上汉宫楼。

(0)

雨意甚浓方起而止

欲成冻雨又吹残,香稻垂垂不救乾。

谩对醨云讼风伯,还将火伞付炎官。

未容涨绿浮烟艇,且看晴云转玉盘。

谁与天工论赤地,尽倾银汉作波澜。

(0)

读林和靖集书其尾

泉石膏肓挽不回,笑看嵩少仕涂开。

暮年封禅无遗藁,平日江湖只钓台。

月自黄昏人已老,鹤无消息客谁来。

吴儿不解高人意,秋菊何当荐一杯。

(0)

次韵次卿携酒见过

睡过花时无好怀,柴门谁闭复谁开。

拟从月夜放舟去,更趁东风携酒来。

须发且休论早白,悲欢正可付残杯。

君无旧雨仍今雨,相见应须日百回。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