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住毗卢殿,今居石竹山。
春云禅衲煖,夜月梵钟閒。
香积供狙饭,禅房倩鹤关。
平生爱空寂,相对欲忘还。
昔住毗卢殿,今居石竹山。
春云禅衲煖,夜月梵钟閒。
香积供狙饭,禅房倩鹤关。
平生爱空寂,相对欲忘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从毗卢殿迁居至石竹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昔住毗卢殿,今居石竹山”,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僧侣生活地点的转变,从庄严的殿堂到幽静的山林,暗示了其修行环境的变化。
接着,“春云禅衲煖,夜月梵钟閒”两句,通过春日的云彩和夜晚的月光,以及温暖的僧衣和悠扬的梵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体现了僧侣在自然与佛法中的融合与自在。
“香积供狙饭,禅房倩鹤关”则进一步描述了僧侣生活的日常细节,香积寺供奉的食物,以及与鹤相伴的禅房生活,都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亲近。
最后,“平生爱空寂,相对欲忘还”表达了僧侣对空寂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与佛法中寻求解脱的心境,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心灵自由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在自然与佛法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其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超然,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兵骄乱纪律,荡然无上下。
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
况复此辈反,黎庶不胜苦。
括囊索金银,杀人掠子女。
元恶幸诛擒,所失宁复取。
治乱如理丝,不理将失绪。
治田当去蠹,不去终害黍。
军容欲不惊,必先肃其旅。
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措置果合宜,何忧不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