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悯儒坑》
《悯儒坑》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力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书发冢人。

(0)
翻译
我的才智有限,无法为自己谋取利益。
我想用什么力量去帮助强大的秦国呢?
注释
智力:指个人的智慧或才能。
区区:形容微小,不足挂齿。
身:自身,这里指个人的利益。
欲:想要,意图。
何力:什么力量。
助:帮助。
强秦:强大的秦国,可能指的是秦朝或者有侵略性的强大国家。
只应:只可能。
埋没:被忽视或遗忘。
千秋后:长远的时间,通常指死后。
更足:更加适合,更适于。
诗书:泛指书籍,尤其是文学和知识类书籍。
发冢人:盗墓者,比喻挖掘过去事物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对个人智力和才能局限性的一种自嘲,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历史使命感和超脱世俗的思考。

“智力区区不为身”,这里的“智力”指的是个人的才华或能力,“区区”则表示这些能力有限,不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王安石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力量的自谦和局限性的认识。

“欲将何力助强秦”,作者借用历史上的强大国家——秦朝来比喻自己的无力感。即便是想要帮助像秦朝这样的强国,也不知道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力量。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能力的有限性,面对宏大的历史和强权时个人的渺小无力。

“只应埋没千秋后”,这里的“只应”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最终的归宿是被时间所湮没。王安石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认为个人终将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更足诗书发冢人”,这句话则透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和文学价值的坚信。尽管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通过诗歌和书籍,这些精神财富能够唤醒后世的人们,给予他们启示和灵感。在这里,“冢”是古代墓葬之处,王安石暗指即使到了墓地,也能通过文化遗产影响未来。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出对历史、命运和个人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和文学永恒价值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寓苏州送张文相宰潮阳

十年朋旧叹晨星,邂逅他乡眼倍明。

风雪吴门三日话,江湖魏阙百年情。

乱山雨色连乡郡,列宿晴光动海城。

到日潮阳春正好,绿阴羸马课农耕。

(0)

过岐山

西行终日雨冥濛,隐约岐山入望中。

周室馀民犹穴处,雍郊旧俗重农功。

远离狄难从姜女,肇造王基自古公。

凤去桐枯何处问,离离禾黍起秋风。

(0)

春日梅陇书事

步屣仍扶杖,抛书独凭阑。

凝烟迷野望,积雨酿春寒。

麦陇抽新绿,花枝缀渥丹。

韶华不觉换,犹作去年看。

(0)

题林汝桓户曹梦槎奇游卷

地尽南溟杳,云横北阙深。

敢为浮海叹,共识济川心。

渴饮莱公井,閒听单父琴。

扶桑看晓日,直上阆风岑。

(0)

春夜不寐

耿耿意何如,疏灯四壁虚。

风波淹异域,花竹忆吾庐。

雨洒残更断,寒消积雪馀。

悠然忘世念,一枕到华胥。

(0)

兰州以山名北枕黄河城之西有唐帽山尤秀特彭司马幸庵先茔在焉地灵人杰堪舆家之说岂尽诬邪

南望皋兰山,北枕大河流。

山势相蜿蜒,河流去不休。

华夷界南北,关陜扼襟喉。

中有唐帽山,高垄郁松楸。

灵气钟之人,元老克壮犹。

边事久经略,樽俎运深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