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师新藁读,睡睫不曾交。
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
一吟三叹咏,双字几推敲。
晓雨驱炎热,僧窗得尽钞。
借师新藁读,睡睫不曾交。
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
一吟三叹咏,双字几推敲。
晓雨驱炎热,僧窗得尽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静谧的书房中阅读古籍的宁静夜晚。"借师新藁读,睡睫不曾交"表明诗人全神贯注于阅读,没有一丝疲惫之感。"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则描绘了外界的宁静与清冷,月色如玉,流水带着凉意,而窗前的花朵在老藤上静静开放。
诗人不仅专注于阅读,还有深厚的情感与古籍对话。"一吟三叹咏,双字几推敲"显示了他在读书时的沉思与回味,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被他细细品味。这是一种文化积淀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最后两句"晓雨驱炎热,僧窗得尽钞"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清晨的雨水洗去了夏日的炎热,而僧人在窗前整理书籍,显得异常安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夜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和个人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在静谧中寻找灵魂慰藉的意境。
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
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
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
耽耽壁间像,尚可将千骑。
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
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
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
忆当风雪辰,兹事实经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
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
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
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
绣衣两使者,风谊我所畏。
相逢瘴海上,此乐岂天惠。
山林与心会,风月可回施。
聊乘簿书隙,拚此一日费。
摩挲水边石,胜处欲专美。
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
圩田雨多水拍拍,山田政作龟兆拆。
两般种田一般苦,一处祈晴一祈雨。
去年水大高田熟,低田不收一粒谷。
只今万钱籴一斛,浙西排门煮稀粥。
圣神天子如尧汤,曰雨而雨旸而旸。
天公广大岂有意,尔自作孽非天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