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
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
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
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
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
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
这首诗描绘了寿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哲理。首句“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以白隰衬托出层层叠叠的山峰,这些山峰直插碧蓝的天空,展现出寿山的雄伟壮观。接着,“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则通过自然界的古老树木和长寿老人,隐喻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绵长。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栎社象征着虽无大用却能长久存在的事物,而东陵则是指那些因不义而最终失败的人。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坚守正道、不为外物所动的赞颂,以及对追求道德与智慧生活的向往。
最后,“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点明了主题,即仁德之人不仅能够长寿,更能在和谐安定的社会中得到幸福。整首诗借景抒情,寓言于事,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欲看西湖两岸山,卧乘湖上木兰船。
湖山已自随船改,更值阴晴欲雨天。
眼看西湖不暂来,簿书无算拨还开。
三年屈指浑将尽,记取従今得几回。
湖山欲买恨无钱,且尽芳樽对玉盘。
菱角鸡头应已压,蟹螯马颊更勤餐。
终日清漪弄短桡,久忘车乘走翘翘。
秋风且食鲈鱼美,洛下诸生未可招。
滞留朝市常嫌闹,放弃江湖也未闲。
孤舫粗穷千顷浪,肩舆未尽百重山。
兄従南山来,梦我南山下。
探怀出诗卷,卷卷盈君把。
诗词古人似,弟则吾弟也。
相与千里隔,安得千里马。
携手上南山,不知今乃夜。
晨鸡隔墙唱,欹枕窗月亚。
百语记一词,秋菊悲蛩吒。
此语鲍谢流,平日我不暇。
我本无此诗,嗟此谁所借。
蟋蟀感秋气,夜吟抱菊根。
霜降菊丛折,守根安可存。
耿耿荒苗下,唧唧空自论。
不敢学蝴蝶,菊尽两翅翻。
虫冻不绝口,菊死不绝芬。
志士岂弃友,列女无两婚。
麦苗出土正纤纤,春早寒官令尚严。
云覆南山初半岭,风干东海旧盐。
来时瞬息平吞野,积久欹危欲败檐。
强付酒樽判醉熟,更寻诗句斗新尖。
点缀偏工乱鹄鸦,淹留亦解恼船车。
乘春已觉矜余力,骋巧时能作细花。
僵雁堕鸱谁得罪,败墙破屋若为家。
天公爱物遥怜汝,应是门前守夜叉。
〈是岁京师雪尤甚,鸱鸢冻死如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