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井井,于彼于兹。众口如瓶,曷辨渑淄。
一土攸生,厥味莫齐。舌司鉴衡,匪曰泉私。
清圣浊贤,君子是仪。既好其辨,爰系之诗。
往来井井,于彼于兹。众口如瓶,曷辨渑淄。
一土攸生,厥味莫齐。舌司鉴衡,匪曰泉私。
清圣浊贤,君子是仪。既好其辨,爰系之诗。
这首诗《和泂酌亭诗》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井水的特性与品鉴之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往来井井,于彼于兹”,开篇即以“井井”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井水的秩序与纯净,无论在何处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接着,“众口如瓶,曷辨渑淄”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众人的意见比作封闭的瓶子,难以分辨清澈的渑水与浑浊的淄水,暗示了社会上对于事物评价的主观性和复杂性。
“一土攸生,厥味莫齐”则进一步强调了土壤对水质的影响,指出不同地域的土壤孕育出的井水味道各异,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水资源品质的决定作用。而“舌司鉴衡,匪曰泉私”则巧妙地将人的舌头比喻为鉴定水质的尺度,说明了人类对于水质的感知与评价能力,同时也暗含了“泉水无私”的哲理,即水质的好坏不因人而异,客观存在。
“清圣浊贤,君子是仪”一句,借用水质的清浊来象征道德品质的高下,将“君子”作为道德的典范,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最后,“既好其辨,爰系之诗”表达了诗人对水质品鉴的兴趣与热爱,并通过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展现了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意味,通过对井水的品鉴,探讨了客观世界与主观感知、道德品质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严助衣短衣,西游谒汉帝。
日赐千黄金,笔札数承制。
乞郡守会稽,衣锦游乡遂。
驷马络生光,长令亲拥彗。
天子远赐书,再拜呼万岁。
君厌承明庐,郡吏久留滞。
间者闻问阔,还朝奉会计。
太守采传归,观者轧舆隶。
今来何赫奕,昔贫困友婿。
玉树迷离破晓寒,临风朵朵雪中看。
君家正与高楼近,画角声多恐易残。
长河见天末,流云澹明昧。
园林入清旷,回峦暝奇概。
斜阳下平皋,归笛隐牛背。
晚出人负薪,夕飧畦刈菜。
炊烟村并起,船火鱼潜退。
远树巳乌啼,柴门况犬吠。
菰芦客未眠,兼葭人可在。
孤怀赏幽豁,登陟穷眄睐。
山川感今昔,风物嗟人代。
怃然发远想,长啸高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