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殿前头书室连,修文曾记养痾旋。
岂知近膝翻成背,尚冀承恩竟永捐。
丙舍长眠又隔载,离宫不到已三年。
凭参幻梦清宵里,一枕钟声古寺边。
别殿前头书室连,修文曾记养痾旋。
岂知近膝翻成背,尚冀承恩竟永捐。
丙舍长眠又隔载,离宫不到已三年。
凭参幻梦清宵里,一枕钟声古寺边。
这首诗描绘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感慨。首句“别殿前头书室连”,仿佛带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置身于宫殿与书室相连的场景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接着,“修文曾记养痾旋”一句,透露出诗人曾经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文学创作来疗愈身心,体现了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与自我疗愈之道。
“岂知近膝翻成背,尚冀承恩竟永捐。”这两句诗则充满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或许曾以为自己还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享受恩赐,但现实却让他意识到,岁月不待人,一切终将逝去。这种无奈与失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丙舍长眠又隔载,离宫不到已三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的错位感和对过去的追忆。丙舍,可能是指特定的居所或官署,长眠与隔载(年)的表述,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离宫不到已三年”,则表达了对曾经熟悉环境的怀念,以及与之相隔的遥远距离,使得这种怀念更加深沉。
最后,“凭参幻梦清宵里,一枕钟声古寺边。”这两句诗以梦境和古寺的钟声为载体,将情感推向高潮。梦境中的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古寺钟声的悠远,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寻。钟声似乎在提醒着人们,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始终值得珍惜与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记忆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清代宫廷文学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