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村十二咏·其五邻砧》
《秋村十二咏·其五邻砧》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何处鸣双杵,声声隔短墙。

贫家刀尺冷,田舍宿春忙。

断续微情寄,分明远思长。

授衣时节近,瓜代未还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村庄中的一幕,通过“邻砧”这一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腻情感与季节更替的自然韵律。

首句“何处鸣双杵,声声隔短墙”,以“双杵”象征捣衣的声音,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村庄里传来阵阵捣衣声的情景,这声音穿越短墙,飘荡在宁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接着,“贫家刀尺冷,田舍宿春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场景,将捣衣声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在贫寒之家,刀尺的寒冷暗示着劳作的艰辛,而“田舍宿春忙”则表明尽管季节已入秋,但农人们仍在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忙碌,体现了农民们对生活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期待。

“断续微情寄,分明远思长”,这两句诗表达了捣衣声中蕴含的情感与思念。捣衣声时断时续,仿佛寄托着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虽细微却深远,如同绵延不绝的思绪,跨越时空,传递着温暖与牵挂。

最后,“授衣时节近,瓜代未还乡”,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即将迎来冬衣制作的时节,而“瓜代未还乡”则暗示了诗人或村民可能身处他乡,未能回到故乡。这两句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乡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邻砧”的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乡村生活、情感寄托与季节变迁,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即事十首·其四

同生既不能,同死亦徒尔。

尔去未必生,且非眼前死。

(0)

古歌

白日去不息,松风柰尔何。

为问市朝客,何如山上多。

(0)

寄戴三

农事今何若,秋风舞袖单。

新诗迟汝读,直可柰饥寒。

(0)

开经日遥祝檀那卢太翁太夫人双寿

火宅初离望转奢,何人等与白牛车。

卢公传法灯千燄,庞老齐眉佛一家。

曾嘱王臣山上会,新开龙藏海东涯。

人天百万欢同祝,遥献优昙一朵花。

(0)

李公初度集洪福庵为陈氏披薙时重阳后一日

昨日登临笑语亲,今来又恰趁芳辰。

采将菊蕊犹堪献,赎得蛾眉始是贫。

满院钟催新佛子,一天霜罩旧词臣。

老僧不及笼中鸽,仍带寒云系海滨。

(0)

闻耳叔弟尽节

大旗吹折海风寒,未了孤心骨已残。

遗训在兹宁有憾,浮沤于汝久无干。

原鸰血尽生逾苦,池草根锄梦亦乾。

见说覆巢馀卵在,呱呱何处夜漫漫。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