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誇张。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誇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京城长安繁华景象的深刻感受和独到的艺术表达。首先,“阊门四望郁苍苍”勾勒出城门雄伟、壮观的轮廓,同时“始觉州雄土俗强”则透露出诗人对这座城市和其背后文化、历史的赞赏之情。
接着,“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表明了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且边防巩固的景象。这些数字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宏大规模,也反映出人民对国家的贡献和保护边疆的重要性。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季节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流逝。这里的“阖闾城”、“乌鹊桥”都是长安城中的著名地点,诗人通过这些地标性的场所,将秋天的意象生动展现。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描写了城市生活中的一种悠闲和活力,人们在楼前吹奏乐器,家家户户都有停靠着的小船,这些景象构成了一个充满音乐和水上活动的繁华都市图景。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虎寺山”、“娃宫水”都是长安城郊的名胜,它们在云雾和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神秘和迷人。
最后,“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誇张”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比较的心态。诗人提到自己曾经对历史上的繁华感到不满,但现在站在阊门上,他却不敢再过分夸大其词,这反映出一种审视过去、珍惜当下的智慧和平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面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
欲修无上菩提,便合下手须头段。
莫令带水,拖泥土粘,□些儿萦绊。
生死明来,也全无在,自家决断。
把凡胎浊骨,烟霞路上,轻轻渐,都抽换。
步步清凉彼岸。趣闲闲、忘机休算。
烟消火灭,冰凝玉结,长生侣伴。
自得真空,妙玄因作,无人我观。
待丹成九转,重阳再会,游蓬莱馆。
软红尘里西山,乱云晓马清相向。
新年有喜,洗兵和气,春风千丈。
青鬓何人,凤池墨客,虎头飞将。
听前驱一夜,鸣珂碎月,催笳鼓、作清壮。
红袖横斜醉眼,酒肠倾、九江银浪。
小桃仙馆,霜筠萧寺,风光荡漾。
我欲寻春,郡中谁有,国香宫样。
待酒酣、妙续珠帘句法,作穿云唱。
薛公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通泉县壁久微茫,故物都非况城郭。
长鸣阔步貌閒暇,解写高情亦奇作。
田中芝草日应长,石上松花晚犹落。
赤壁江深孤月小,白云野迥秋霄薄。
群帝相从绛节朝,八公许制黄金药。
误婴尘网迹易迷,移召中洲梦如昨。
借悬素壁忆真侣,忽有微风动林壑。
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萧台绝栖泊。
薄游厌人境,振策穷幽躅。
理公所开凿,遗迹在岩麓。
秋杪霜叶丹,石面寒泉绿。
仰窥条上猿,攀萝去相逐。
物情一何适,人事有羁束。
却过猊峰回,遥望松林曲。
前山夜来雨,湿云涨崖谷。
缥缈辨朱甍,禅房带修竹。
故人丹丘彦,抱被能同宿。
名篇聊一咏,异书欣共读。
蹉跎未闻道,黾勉尚干禄。
夙有丘壑期,吾居几时卜。
万论千经,俱涉猎、欲求真觉。
验古今行迹,移在口头浑错。
不向心中团练就,多生浩劫空牢落。
会本真、神口未能言,何方学。无一物,空索索。
常清净,通寥廓。下功夫涵养,不须挥霍。
白雪阳春谁与和,村歌社酒争跳跃。
看牛毛、如许几人知,同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