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听滴檐声,风回喜乍晴。
润添新柳重,瘦损落花轻。
山翠云初敛,溪浑水渐清。
野人无别事,杖策又郊行。
厌听滴檐声,风回喜乍晴。
润添新柳重,瘦损落花轻。
山翠云初敛,溪浑水渐清。
野人无别事,杖策又郊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乍晴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厌听滴檐声”一句,诗人表现出对连绵细雨中檐头滴水声音的欣赏之情,这种声音在乍晴之后特别引人注意,也预示着天气即将转好。
接着,“风回喜乍晴”表明了天气变化带来的欢愉,春日的风吹拂过大地,带来了乍晴的景象,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润添新柳重,瘦损落花轻”两句,则是对自然界生机与衰败并存的观察。新柳在春天得到滋润而更加繁茂,而落花则轻盈,显示了生命更新换代的过程。
“山翠云初敛,溪浑水渐清”描述了乍晴后自然景色的恢复与净化。山林变得更加绿意盎然,大地上的云雾开始散去,而溪流中的水也逐渐变得澄清。
最后,“野人无别事,杖策又郊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平静的心态。乡间的人们没有其他烦恼,只是在闲适中漫步于自然之中,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是诗人所追求的。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乍晴后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平静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
十载行藏,几度相看,邮亭一灯。
任迷离缬眼,非花非雾,横斜世路,为谷为陵。
湘佩徒捐,郢歌谁和,看到无心似未曾。
归来好,过琵琶江浦,也湿吴绫。蛾眉淡后谁憎。
只倦翮追飞感倍增。
向韶年青鬓,都添缟雪,春风紫陌,几践玄冰。
去就难同,平生可念,要路由人衮衮登。
吾休矣,有茶烟禅榻,片石疏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