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景象,诗人通过对枣树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中不起眼的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保护之情。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一开头便设立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点,诗人并不追随他人的评价,而是独自发现并欣赏那些被世人忽视的事物——在这里,即是一棵平凡而又不为人知的枣树。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通过对枣树外形的细致描绘,诗人展现了其独特之美。这种比喻,不仅突出了枣树的外观特点,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这棵树的独特魅力。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这里,“胡为”表达了诗人对世人不识货的慨叹,同时也彰显了枣树即便在同一园中,也能够独立绽放它的美丽,不需要外界的认可。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平凡而又易被忽视的事物所持有的保护之心。通过“攀玩”一词,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枣树的珍爱,而“幸免”则传递出一种庆幸,这棵枣树没有遭受损害。
接下来的几句:“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将枣树置于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中。这里的“如嫫”和“西子”,都是美丽的事物,它们并列出现,强化了枣树在诗人心中的价值。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不择木”则表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被平等对待,这也正是诗人对于枣树所持有的态度——无论它是否引人注目,都值得被欣赏和保护。
最后几句:“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诗人通过“眼看欲合抱”表达了对枣树的亲近之情,似乎在用行动来保护它。而“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则是诗人向过往行人发出请求,让他们不要错过这棵平凡而美丽的枣树。
整首诗通过对枣树的刻画和生动的园林景象,传递出一种珍爱自然、保护美好事物的信息。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点,也激发了读者对于周遭世界中那些被忽视之美的事物的关注与思考。
地禁官清静不哗,日长时试小团茶。
一生只用如椽笔,细为君王纪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