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卧病动经秋,帘幕褴縿不挂钩。
四体强扶藤夹膝,双鬟慵插玉搔头。
花颜有幸君王问,药饵无徵待诏愁。
惆怅近来消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
佳人卧病动经秋,帘幕褴縿不挂钩。
四体强扶藤夹膝,双鬟慵插玉搔头。
花颜有幸君王问,药饵无徵待诏愁。
惆怅近来消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因病臥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因病弱的身体状态和内心的忧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天作为背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凄凉的情绪。
“佳人卧病动经秋”,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柔弱之人的形象,她因病而不能起床,整个人仿佛随着秋风的轻拂而摇曳。"帘幕褴縿不挂钩"则描绘了一种懒散、无力甚至是悲凉的情景,连最基本的家务都无法打理。
接下来的“四体强扶藤夹膝,双鬟慵插玉搔头”更深化了这种病态美人的形象。她的身体虚弱,以至于需要人帮她支撑,而那优雅的发饰也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是随意地挽着。
“花颜有幸君王问,药饵无徵待诏愁”一句,则透露出这位美人的身份可能不凡,她得到了上方的关心,但即便如此,病痛和忧虑依旧如影随形。药物也似乎已经失去了效果,让她陷入更深的烦恼之中。
最后,“惆怅近来消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病中的美人的同情和哀愍。她的身体因为长期的疾病而日渐消瘦,而眼泪如溪流般不断地滴落在枕边,显示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因病痛和孤独所带来的美丽而脆弱生命的哀艳之美。
良觌弥年阻,相思入梦迷。
性疏仍寡合,世乱且幽栖。
极目苍山北,伤心白水西。
书空愁坐处,还是暮云低。
去年劝相到云根,满树花光欲照人。
料得今年花更好,无端风雨阻行春。
白酒方浮玉,白莲仍可人。
赠君飞大白,聊作冷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