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归台》
《三归台》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古风

驱车晚过三归台,横山如带云如栽。

峛崺陵曲杂荒苔,阒寂碑文隐不釐。

高岗望望夕氲来,吊古悠然动徘徊。

当年图烈伊谁开,于今村落蔚麰麳。

区区齐地富强推,今古曷云难理财。

兴言神溯天下才,大夫已逝不复回。

犹忆堂阜曾为媒,得君行政何恢恢。

并肩召忽亦可哀,知我鲍叔安在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驾车经过三归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首句“驱车晚过三归台”,点明地点与时间,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横山如带云如栽”以比喻手法描绘山峦与云彩,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

“UILayout 曲杂荒苔,阒寂碑文隐不釐”两句,通过描述杂乱的荒草和难以辨识的碑文,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寂静的氛围,暗示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诗人站在高岗之上,眺望着夕阳的余晖,心中涌起对古人的怀念与感慨:“吊古悠然动徘徊”。

接下来,“当年图烈伊谁开,于今村落蔚麰麳”两句,诗人追溯历史,思考古代的繁荣与今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之间难以捉摸的对比与反思。他提到“区区齐地富强推,今古曷云难理财”,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现实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与财富分配问题的深思。

最后,“兴言神溯天下才,大夫已逝不复回”两句,诗人将思绪转向人才与政治,感叹古代贤臣的逝去,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的惋惜与对当今社会人才匮乏的担忧。“犹忆堂阜曾为媒,得君行政何恢恢”回忆起过去的贤能之士,以及他们对国家治理的贡献。“并肩召忽亦可哀,知我鲍叔安在哉”则表达了对那些能够与贤臣并肩作战的智者,以及像鲍叔牙那样理解并支持贤才的伯乐的怀念与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与对古人贤才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国家治理、人才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问题的忧思。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云堂院

罗汉十六轴,江僧寄此山。

画称天下绝,人自定中还。

(0)

刘彦辅乞侍养

变化未随雷焕剑,晨昏愿服老莱衣。

山堂大饮不敢醉,应恐倚门人望归。

(0)

折柳亭和林子中

行人折柳楚江头,帆去帆来几日休。

飞絮不知漂泊苦,展眉谁顾别离愁。

五株彭泽清风在,千里隋堤胜气浮。

莫惜一枝临水赠,使君将解济川舟。

(0)

再经旧游偶成拙句寄呈知郡殿丞.过康州

当时曾此牧黎元,屈指光阴二十年。

别后每思佳景物,再来重睹旧山川。

因罹兵革成彫弊,忽讶闾阎尽改迁。

故吏老民皆白首,使君髭须亦皤然。

(0)

送程给事知越州

昨夜除书下太清,一麾千里拥双旌。

漠符出守朱轓重,越邸怀章昼锦荣。

青琐窗深传夕拜,红莲幕下得时英。

稽山寻胜穷幽窈,禹穴采书极粹精。

贺老清虚陶内景,微之惠爱浃舆情。

舍人早促还朝计,旦暮追锋柄宰衡。

(0)

用与可韵为湖亭杂兴十首·其三

湖上澄波似鉴,林间曲径如村。

双鸟飞来碧照,独蝉吟彻黄昏。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