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有晚质,野梅寒共芳。
秾华看又歇,疏冷故如常。
庙用期同调,居閒欲并藏。
相知自相久,非是别炎凉。
松竹有晚质,野梅寒共芳。
秾华看又歇,疏冷故如常。
庙用期同调,居閒欲并藏。
相知自相久,非是别炎凉。
这首诗描绘了岁寒时节,松竹梅三者并存的景象,展现了它们各自独特的品质与风骨。诗人以“松竹有晚质,野梅寒共芳”开篇,将松竹与野梅置于同一时空中,强调了它们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生机与芬芳的特质。接着,“秾华看又歇,疏冷故如常”两句,既是对前句的补充,也暗示了自然界中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同时强调了松竹梅在寒冷中依旧保持其本色的特点。
“庙用期同调,居閒欲并藏”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庙用”和“居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植物在不同情境下所展现的不同价值的理解与欣赏。这里,“同调”和“并藏”不仅指植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最后,“相知自相久,非是别炎凉”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核心观点——真正的友谊或理解,不应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超越了表面的冷暖,体现了深厚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追求精神层面深刻联系的哲思。
将进酒,持劝君。
百年光阴若流水,劝君满饮须十分。
君不见石崇锦幛五十里,何如子夏衣悬鹑。
岂论古人与今人,富贵贫贱同反真。
名流青史信足贵,骨埋黄壤谁知闻。
起舞待明月,高歌遏行云。
劝君有酒且尽醉,无仆仆尔劳心身。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娆,更比太真淡泞。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閒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不教歌舞。
恐化作、綵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