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大安寺通禅师院》
《题大安寺通禅师院》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应行诸岳遍,象屣半无纲。

一法寻常说,此机仍未忘。

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寄语迷津者,来兹问不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āntōngchánshīyuàn
táng / guànxiū

yìngxíngzhūyuèbiànxiàngbàngāng
xúnchángshuōréngwèiwàng

chuāngxiánténgyǐnglǎohòuhénhuāng
jīnzhěláiwènfáng

翻译
行走于众多山岳之间,鞋子几乎失去了提梁。
平常的佛法解说已无法满足,内心深处对佛法的领悟并未忘却。
窗户静寂,藤蔓影子显得古老;僧衣厚重,瀑布痕迹显得荒凉。
我告诉那些在人生困境中迷茫的人,来这里寻求答案并无妨。
注释
象屣:象牙制成的鞋子,比喻贵重或高雅。
无纲:失去提梁,象征生活或精神上的不稳定。
寻常说:平常的佛法讲解。
此机:内心的领悟或佛法要义。
藤影老:藤蔓影子的老化,暗示岁月的流逝。
衲厚瀑痕荒:僧衣厚重,瀑布痕迹荒凉,描绘出宁静而寂寥的环境。
迷津者:迷失方向、困惑的人。
问不妨:询问不会造成困扰,欢迎提问。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名叫贯休的唐朝诗人的作品,题目为《题大安寺通禅师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学和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应行诸岳遍,象屣半无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探索高山大川、寻访古圣先贤遗迹的渴望。其中,“象屣”指的是古代僧侣用来跋涉山林的一种草编鞋,这里暗示着对佛法修行之路的追求,而“半无纲”则表明了这种追求并非外在的装饰或形式主义。

“一法寻常说,此机仍未忘。” 这两句诗人提到了一种禅学中的“一法”,即通过简单、平常的事物来体悟佛理。诗人表示自己对这份修行之道始终铭记在心,未曾遗忘。

“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寺院生活景象。其中,“窗闲”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藤影老”则形容了长久年华所积累下的自然印记;“衲厚瀑痕荒”则指的是僧侣们穿着的补丁衣服,以及瀑布冲刷出的岩石痕迹,都是时间和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寄语迷津者,来兹问不妨。” 这两句诗人通过这首诗向那些在精神或心灵上迷茫徘徊的人传达信息,邀请他们到大安寺来询求指引,因为这里有通禅师院,可以为寻道者提供智慧和解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通过禅学的思考,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宁静的心灵境界。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昌黎村访云氏女四首·其二

烟村欲到未到,野涉三重两重。

鸡犬微茫烟外,榔椰荏苒云中。

(0)

鹦鹉杯

雉入水为蜃,难穷变化神。

非荣陇山质,要复化来身。

(0)

咏史八首·其七唐玄宗妃杨贵妃

渔阳动地鼓鼙声,虢国秦封斗粉城。

谁为马嵬同驻马,莫随玉辇向西行。

(0)

鹧鸪媒·其一

傍母群雏记往年,粒呼虫与自相怜。

一从锢养金笼里,骨肉相看不似前。

(0)

烈妇卷·其一

去去香魂不可招,些歌声入楚云遥。

要知此恨成终古,月冷西江半夜潮。

(0)

春兴

花满闽天足绮罗,可人情兴是春和。

日长公馆清如水,坐倚胡床听鸟歌。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