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亭亭,偏宜妆淡,共春争色。
袅数枝帘外湘云,一片清波,谁惜天涯倾国。
最恨扫红东风劲,送零乱、幽香随翠陌。
无言处、谩凝立画阑,犹见遗迹。多情忍教抛掷。
料双燕、归来难自识。
算春光情钟,桃李那管,离愁狼藉。
嫩柳搓黄含烟露,更呜咽长堤悲倦客。
斜阳晚,怅空写、生绡盈尺。
瘦骨亭亭,偏宜妆淡,共春争色。
袅数枝帘外湘云,一片清波,谁惜天涯倾国。
最恨扫红东风劲,送零乱、幽香随翠陌。
无言处、谩凝立画阑,犹见遗迹。多情忍教抛掷。
料双燕、归来难自识。
算春光情钟,桃李那管,离愁狼藉。
嫩柳搓黄含烟露,更呜咽长堤悲倦客。
斜阳晚,怅空写、生绡盈尺。
这首清代苏穆的《大圣乐·落梅》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瘦骨亭亭,偏宜妆淡,共春争色",以瘦弱的梅枝与清淡的妆饰相映,展现出梅花在春天中独自争艳的孤傲姿态。"袅数枝帘外湘云,一片清波,谁惜天涯倾国",将梅花比喻为湘云般轻盈,又如清波中的倾国佳人,虽身处天涯却依然引人怜爱。
"最恨扫红东风劲,送零乱、幽香随翠陌",东风劲吹,花瓣飘零,幽香四溢,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无言处、谩凝立画阑,犹见遗迹",诗人默默站立,凝视着残留的梅花,寄托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下片转而抒发对梅花被遗弃的惋惜,"多情忍教抛掷",感叹梅花的深情无人理解。"料双燕、归来难自识",借双燕归来暗示时光流转,梅花已非旧时模样。"算春光情钟,桃李那管,离愁狼藉",对比桃花李花的繁盛,更显梅花的孤独和离愁。
"嫩柳搓黄含烟露,更呜咽长堤悲倦客",嫩柳与梅花形成鲜明对比,柳色青翠,而梅花凋零,如同长堤上的倦客,满含哀伤。最后,"斜阳晚,怅空写、生绡盈尺",夕阳西下,诗人只能徒然地在素白的生绡上描绘梅花的残影,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落梅为载体,寓言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失落,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祝融扇暄飙,号屏辑时泽。
解作将半月,继沛悬望亟。
或云五月旱,俗谚利收麦。
麦已失丰秋,甘膏尚可惜。
禾黍正抽苗,汜濩资沾尺。
延伫劳坐起,烦歊侵几席。
林苑有如此,闾阎越逼窄。
两月三愁旱,今番较尤剧。
调剂无良方,咄咄复奚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