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梁固宜诛,失与宦官议。
幸除外戚家,权归中常侍。
封赏定策功,太阿嗟倾坠。
清浊难合流,正邪不同类。
三君俊顾厨,标榜受牵累。
钩党冤狱兴,残暴逞无忌。
善人尽沦亡,邦国必殄瘁,何进益平庸,无谋委利器。
诛恶勿迟疑,一吏可了事。
奚用召外兵,大憝乘机至。
阉人虽芟夷,汉祚随毁弃。
桓灵召祸端,昏愚陨厥位。
窦梁固宜诛,失与宦官议。
幸除外戚家,权归中常侍。
封赏定策功,太阿嗟倾坠。
清浊难合流,正邪不同类。
三君俊顾厨,标榜受牵累。
钩党冤狱兴,残暴逞无忌。
善人尽沦亡,邦国必殄瘁,何进益平庸,无谋委利器。
诛恶勿迟疑,一吏可了事。
奚用召外兵,大憝乘机至。
阉人虽芟夷,汉祚随毁弃。
桓灵召祸端,昏愚陨厥位。
这首清代诗人颙琰的《读通鉴纪事本末.东京党锢》以史事为背景,通过诗句表达了对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和党锢之祸的深刻批判。诗中提到窦武、梁冀和何进三位大臣,他们因未能有效对抗宦官势力,导致权力落入中常侍之手,封赏不公,正直人士受到牵连。随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冤狱和残暴统治,国家元气大伤。何进作为关键人物,却显得平庸无能,未能果断铲除奸佞,反而引来外兵作乱,最终导致汉朝衰落,桓帝、灵帝的昏庸决策加速了王朝的崩溃。
诗中寓言性强,通过历史事件揭示了权力失衡、正邪不分的社会问题,以及领导者的决策失误对于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整体风格沉郁,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