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
《清明》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又过清明。

都下纷纷跃马,湖边恰恰啼莺。

(0)
注释
避难:躲避战乱。
寒食:中国古代节日,通常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一两天。
和愁:伴随着忧愁。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扫墓祭祖。
都下:都市之下,这里指京城。
纷纷:形容人多而杂乱。
跃马:策马疾驰。
湖边:湖泊旁边。
恰恰:正巧,恰好。
啼莺:黄莺鸣叫。
翻译
在躲避战乱中度过不知是寒食节的日子,忧愁中又迎来了清明时节。
城中的人都忙于策马奔走,湖边传来黄莺清脆的啼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春天特有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避难之际的孤独与愁思。开篇两句“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又过清明”,诗人首先抒发了在逃难过程中,不仅要忍受寒冷之苦,而且还要承受内心的忧愁,这种愁绪随着清明时节的到来而更加深重。

接下来的两句“都下纷纷跃马,湖边恰恰啼莺”,则是对外界景象的生动描绘。诗人观察到城市中人们纷纷乘坐骏马,而在湖边,则有鸟儿啼叫,这些生机勃勃的场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情感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逃离战乱、寻求宁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哀愁与无奈。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夜坐

检点奚囊少鹔鹴,清宵何处问台浆。

天于我辈宁无意,节近残冬倍可伤。

对此严寒梅几点,照人无寐月他乡。

谁家漫奏关山曲,若为王孙惹恨长。

(0)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六

蓄眼心如熏,幸遇尧舜君。

胡不力耕凿,康衢歌放勋。

岂有有虞弦,不被南风薰。

天地有所憾,群圣补救勤。

夙夜犹病诸,正谓常殷殷。

吁嗟兮薄俗,藉口于子云。

(0)

暮登龙山游石浪庵月出始归

古树生浓阴,四顾山色暝。

清溪罗众岫,苍翠无定影。

牵衣避榛林,直到无人境。

置身崔巍间,远目已可逞。

下俯若颓浪,上刺如脱颖。

幽谷魑魅潜,古洞龙螭猛。

闲行入山寺,更喜俗事屏。

梵声出高寒,禅心惬闲情。

胡麻满地种,散漫无畦町。

陆离三株树,的皪九光杏。

清露濯琼枝,明霞荫金鼎。

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顷。

惝恍灵踪远,豁达尘梦醒。

独怜此中趣,尽属幽僧领。

携尊时命酒,试水或啜茗。

攀援尚未毕,所恃秋日永。

须臾光景暮,系之愿长绠。

寻幽意忘倦,来处不复省。

徐看返照灭,新蟾散清景。

一径入杉萝,遍地纷藻荇。

泉鸣孤涧底,鹊语万松顶。

阴火夜潋滟,雾淞秋晦冥。

坛虚彩虬跃,霜下素鹤警。

同游指前峰,观止不敢请。

(0)

坐寄畅园听杨令贻吹箫

万木森初夏,清阴昭令颜。

水从山曲折,人与石潺湲。

细雨不时洒,斜阳一角殷。

不知谁是客,赤壁荡舟还。

(0)

泾皋十咏·其四小辫斋

学术纷纭似猬毛,是非真伪析秋毫。

伟哉孟氏承三圣,小辫詹詹敢惮劳。

(0)

待渡二首·其二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来往涉康庄。

丈夫欲补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