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万里尽霜华,一叶虚疑泛月槎。
烂熳春容初淡扫,空明相映自参差。
沧江万里尽霜华,一叶虚疑泛月槎。
烂熳春容初淡扫,空明相映自参差。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风雪交加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
首句“沧江万里尽霜华”,以“沧江”为背景,铺陈出一幅广阔无垠的画面,霜华覆盖,渲染出冬末春初的寒冷与静谧。接着,“一叶虚疑泛月槎”,诗人巧妙地将一片孤舟比作飘浮在月光下的木筏,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境界中。
“烂熳春容初淡扫”,转而描绘春天的来临,虽然此时仍笼罩在风雪之中,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悄然萌发,如同画家轻柔地在画布上勾勒出淡淡的春色,预示着生机与希望即将绽放。最后,“空明相映自参差”,空灵的景色与明亮的光芒相互辉映,形成错落有致的美感,展现出自然界和谐统一的韵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立春时节风雪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学的特点。
吾儿病且懒,懒故志不立。
身病尚可疗,志病药难及。
下体发虚浮,诊者云热温。
旬月再加医,如水投之石。
叶生一二剂,病已去六七。
再加三五之,根株拔且悉。
惟有心志病,懒惰尚如昔。
奄奄若懦夫,邪魔作蟊贼。
子能为药之,赠子以百镒。
宣尼救世心,爱人何汲汲?
人或不受爱,伐木仍削迹。
虽则仍削迹,亦爱不终息。
倾覆与流离,吾道自正直。
嗟予亦何人,弄影韶石侧。
昔拟相江院,今为行窝室。
成物固不能,反躬当自力。
圣道大如天,渊深安可测?
澄澄相江水,此心或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