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鸾常恁整妆梅。枝枝仙艳月中开。
可杀天心、故与多端丽,那更罗衣峭窄裁。
几回瞻觑魂消黯,芙蕖匀透双腮。
好将心事、都分付与,时暂到、小庭来。
玉砌红芳点绿苔。
临鸾常恁整妆梅。枝枝仙艳月中开。
可杀天心、故与多端丽,那更罗衣峭窄裁。
几回瞻觑魂消黯,芙蕖匀透双腮。
好将心事、都分付与,时暂到、小庭来。
玉砌红芳点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月下美丽的梅花图景。诗人通过精致的语言,展现了梅花的雅洁与独特之美,以及它在月光下的神秘感。
“临鸾常恁整妆梅”,这里的“整妆”指的是梅花经过细心的装扮,一副精致的样子。诗人以此形象,表达了梅花虽然在严寒中开放,但依旧保持着它们的雅致与美丽。
“枝枝仙艳月中开”,则是进一步描绘梅花在月光下的姿态,“仙艳”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在夜色中的超凡脱俗之感。而“月中开”则强调了时间和环境的美好,这些梅花仿佛是在月亮的注视下绽放,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
接着,“可杀天心、故与多端丽”,这里诗人借用“可杀天心”的意象,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赞叹。这朵梅花之所以能够“杀”掉天地间所有的心思,就是因为它的端丽无双,即便是天地之间的风光,也不及它。
接下来的“那更罗衣峭窄裁”,则是在比喻梅花之美,如同精心裁制的罗衣,既有质地上的精致,又有款式上的修长。这里的“峭窄”形容了衣服的紧身与优雅,暗示着梅花在枝头上的姿态也是如此。
“几回瞻觑魂消黯”,诗人在这句话中流露出对梅花美景的沉醉之情。每当他凝视这些美丽的梅花时,他的心灵就仿佛随之飞扬,魂魄也似乎被这种美所吸引,至于忘却了世间的一切。
“芙蕖匀透双腮”,这里借用了芙蓉花的形象来比喻诗人因沉醉于梅花之美而脸颊微红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梅花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
“好将心事、都分付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所有心思和情感,都寄托在这些美丽的梅花之上。这是对梅花的一种精神寄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
“时暂到、小庭来”,这里则是在提醒自己或是呼唤别人,趁着这短暂的美好时光,到这个小巧精致的庭院中来欣赏梅花。这样的叙述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密度和画面感。
最后,“玉砌红芳点绿苔”,则是对整个场景的一种总结。这句话不仅描绘出了梅花与环境的和谐相融,也强调了庭院中玉石小路旁,梅花盛开时所散发出的那一抹红色,与周遭的翠绿苔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景象既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心灵上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审美意趣的夜晚场景,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淮浦见之子,春风初策名。
颇讶谪仙人,有籍白玉京。
晚遇广文直,老交心愈倾。
同升芸香府,偶坐华发生。
斯人自龙性,意变难章程。
耆酒不疵吝,身如秋叶轻。
自言士处世,何必冰雪清。
交游满台省,毁誉半王城。
不肯效俯仰,畏高侮鳏茕。
常思老伊颍,紫蟹羞吴粳。
我辄抵掌和,音同磬随笙。
小人奉慈亲,皆尝小人羹。
寒衣妇补绽,学绩女娉婷。
日欲江海去,心期杨柳青。
众木构大厦,豫章倚孤撑。
如子足医国,可容移疾行。
丹书紫皇告,玉篆五岳形。
何必陶隐居,吞霞养纯精。
访道自素约,谐心期暮龄。
但恐牵俗缘,志大功不成。
息交屏妻子,此语不须惊。
《再次韵文潜病起》【宋·晁补之】淮浦见之子,春风初策名。颇讶谪仙人,有籍白玉京。晚遇广文直,老交心愈倾。同升芸香府,偶坐华发生。斯人自龙性,意变难章程。耆酒不疵吝,身如秋叶轻。自言士处世,何必冰雪清。交游满台省,毁誉半王城。不肯效俯仰,畏高侮鳏茕。常思老伊颍,紫蟹羞吴粳。我辄抵掌和,音同磬随笙。小人奉慈亲,皆尝小人羹。寒衣妇补绽,学绩女娉婷。日欲江海去,心期杨柳青。众木构大厦,豫章倚孤撑。如子足医国,可容移疾行。丹书紫皇告,玉篆五岳形。何必陶隐居,吞霞养纯精。访道自素约,谐心期暮龄。但恐牵俗缘,志大功不成。息交屏妻子,此语不须惊。
https://shici.929r.com/shici/BrfbG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