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理荒秽,晨兴出露垣。
诛茅培屋宇,移石让松根。
收柿工书翰,分泉灌竹园。
百年长此役,今世即羲轩。
戴笠理荒秽,晨兴出露垣。
诛茅培屋宇,移石让松根。
收柿工书翰,分泉灌竹园。
百年长此役,今世即羲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句“戴笠理荒秽”,开篇便以“戴笠”这一形象,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他亲自处理杂乱的田地,体现了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晨兴出露垣”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早起劳作的情景,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清新与希望,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接着,“诛茅培屋宇,移石让松根”两句,通过具体的劳作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精心营造。他不仅亲手建造房屋,还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如移石为路,让松树的根部得以舒展,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收柿工书翰,分泉灌竹园”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智慧。他不仅善于利用自然资源,还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如收集柿子制作书签,分泉水灌溉竹园,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最后,“百年长此役,今世即羲轩”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充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认为,即使度过百年的时光,只要能像古代圣贤一样,过着顺应自然、心无旁骛的生活,便是真正的幸福。这不仅是对过去圣贤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肯定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深深热爱与向往。
早涉真如境,旋闻博大风。
自从心有主,顿悟道非空。
典则羲农祖,诗书孔孟宗。
无为先有作,去惰始来功。
夷夏终天异,君亲亘古同。
是谁循错误,随处被牢笼。
欲破胶缠固,须凭识见崇。
力能排闼走,事胜倒戈攻。
近似兼人勇,相将盖世雄。
星流还拱北,澜倒竟回东。
复志三纲里,全身四业中。
能言距杨墨,于尔亦何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