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御行南陆,迢迢昼未央。
立圭占影短,旋式觉天长。
缓送葵心转,迟生竹荫凉。
薰风方澹荡,晴漏倍悠扬。
久畀三农作,欣看万汇昌。
域中舒化日,天子正当阳。
曦御行南陆,迢迢昼未央。
立圭占影短,旋式觉天长。
缓送葵心转,迟生竹荫凉。
薰风方澹荡,晴漏倍悠扬。
久畀三农作,欣看万汇昌。
域中舒化日,天子正当阳。
此诗描绘了夏日昼长的特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象的变化。首句“曦御行南陆”以“曦御”喻太阳,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在南半天空的运行轨迹,暗示着白昼的开始。接着,“迢迢昼未央”则点明了夏日白昼之长,还未至傍晚。
“立圭占影短,旋式觉天长”两句运用了古代测量日影的方法,通过圭表(一种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来观察日影的缩短,反衬出夏日白昼的延长。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精确观察,也蕴含了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缓送葵心转,迟生竹荫凉”描绘了夏日特有的景象。向日葵随着太阳缓缓转动,而竹林则为人们带来了一丝清凉。这两句通过植物的动态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特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薰风方澹荡,晴漏倍悠扬”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气息。薰风,即温暖湿润的南风,它在夏日里带来了柔和的凉意;“晴漏”,可能是指晴朗天气下时间的缓慢流逝,这里用“倍悠扬”来形容时间仿佛在夏日的静谧中变得格外漫长,充满了诗意。
最后,“久畀三农作,欣看万汇昌”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万物繁荣的喜悦之情。夏日的长昼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农作时间,使得农作物得以茁壮成长,万物也因此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域中舒化日,天子正当阳”则以宏大的视角,将夏日的长昼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寓意着君主应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同夏日之阳,给予人民温暖与光明。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客星堂下水,碧浮空、烟树几重重。
想故人当日,论情蓬藋,际会云龙。
底事泥涂轩冕,不肯作三公。
千仞钓江浒,此意谁同。
应笑赤松黄石,效痴儿成事,犹自言功。
怎知他箕颍,袖手独舂容。
幸风月、有人料理,自家山叟与溪翁。
鸣榔晚,一声长啸,相送冥鸿。
有客泛轻舸,迤逦到桐庐。
山湾水曲,个中依约是仙区。
试唤清江渔父,为问来今往古,兴废事如何。
笑指寒烟里,此是子陵居。
汉光武,兴皇运,握乾符。
客星侵座,方见不与故人疏。
自是先生高尚,无限经纶才略,飘泛寄江湖。
凛凛亘千载,风月属樵渔。
绾纤钓台下,敛衽谒严陵。
石矶封藓,一笑挟策独先登。
山献修蛾几抹,江绕青罗千顷,今古富春声。
行有二三子,心迹喜双清。
吊羊裘,追往躅,尚仪型。
丹青洒落三反,谁动紫垣星。
重袖调元大手,归傲纶巾一线,志不在寒鲸。
千载仰风节,鸿鹄自冥冥。
名节本来重,轩冕亦何轻。
人间儿戏,刚自指点客星明。
黄屋龙旂九仞,苍石渔丝千尺,谁辱又谁荣。
会得傥来意,方识古交情。
想当时,奇男子,汉真人。
龙潜豹隐,胸中同是一经纶。
公办中兴事业,我向沧浪学钓,各自寄吾真。
谁信往来客,千古诵清名。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
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
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
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
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
寄语功名余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
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