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示墨西·其二》
《戏示墨西·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下笔休教风雨催,方圆尽把顶烟开。

子安饮墨馀三斗,留与卿儿作赋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戏示墨西(其二)》。诗中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绘了诗人下笔时的场景和心态。

“下笔休教风雨催”,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比喻为催促他创作的无形压力,形象地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感受。这里的“风雨”不仅指自然现象,也暗喻着外界的干扰或内心的焦虑,诗人希望在创作时能够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保持心境的宁静。

“方圆尽把顶烟开”,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通过“方圆”与“顶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空间的精心布置和对创作氛围的营造。这里的“顶烟”可能是指燃烧的香烟,用来驱除杂念,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创作环境。通过“开”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行为,打开了思维的闸门,让灵感自由流淌。

“子安饮墨馀三斗,留与卿儿作赋来。”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借用了晋代文学家陆机的故事。陆机在创作时,据说曾饮墨三斗,以此形容创作的勤奋与投入。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这个典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既是对前人创作精神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创作状态的一种自我期许。同时,“留与卿儿作赋来”则暗示了创作成果的传承,预示着作品将为后人所欣赏和学习,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长远考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创作过程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柳梢青·其三

红分翠别。宿酒半醒,征鞍将发。

楼外残钟,帐前残烛,窗边残月。

想伊绣枕无眠,记行客、如今去也。

心下难拚,眼前难觅,口头难说。

(0)

菩萨蛮·其三

登楼一望南山雪。使君风味如新月。月向雪前明。

主人今夜情。平生相与意。老病犹堪记。

对酒为君欢。酒杯嫌未宽。

(0)

采桑子·其二

乱红夭绿风吹尽,小市疏楼。细雨轻鸥。

总向离人恨里收。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

水自东流。不似残花一样愁。

(0)

荔枝

泸戎瘴疠窟,闽粤山水乡。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

(0)

阳朔鉴山寺

鉴山最有登临胜,门巷萦回知几重。

此日楼头瞻御墨,何时天上睹飞龙。

关河痛隔鱼纹断,臣子遥申虎拜恭。

欲托离骚写愁思,涉江何处采芙蓉。

(0)

鹊桥仙·其四林侍郎生日

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

掌中元自有三珠,更检校、诸孙夜读。

管他莱相,管他鹤相,留我本来面目。

希夷一枕未曾醒,笑人世,几回翻局。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