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聘空寒六六天,更来洗耳听春泉。
迅湍激石浮清磬,悬溜行沙写素弦。
洞口林亭三四曲,洞中日月几千年。
何人独得开收律,谱入宫商与世传。
历聘空寒六六天,更来洗耳听春泉。
迅湍激石浮清磬,悬溜行沙写素弦。
洞口林亭三四曲,洞中日月几千年。
何人独得开收律,谱入宫商与世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诗人以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听泉的乐趣发挥到了极致。开篇“历聘空寒六六天”即设定了一个久雨初晴、天气清冷的背景,“更来洗耳听春泉”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之声有着超凡的品味和追求。
接着,“迅湍激石浮清磬,悬溜行沙写素弦”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与山石、流沙之间的交响,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这里的“清磬”和“素弦”不仅形容了泉水的声音,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洞口林亭三四曲,洞中日月几千年”描绘了一处幽深静谧的山洞景观,洞中的时间流转缓慢,与世间的喧嚣相比显得格外宁静。最后两句“何人独得开收律,谱入宫商与世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音乐美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志趣。
一啸立东皋,轻寒侵二毛。
晓光浮野草,春色染夭桃。
有水池添满,无云山更高。
清源何日约,扫石共歌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