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巢父,竹溪流。
竹溪之水可饮牛,胡为去干肉食谋。
孔巢父,盍归来?河北虎幸毙,河中虎方威。
孔巢父,不归去。
十年东海迷烟雾,钓竿空负珊瑚树。
孔巢父,竹溪流。
竹溪之水可饮牛,胡为去干肉食谋。
孔巢父,盍归来?河北虎幸毙,河中虎方威。
孔巢父,不归去。
十年东海迷烟雾,钓竿空负珊瑚树。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孔巢父》,以孔巢父这一古代隐士为题材,表达了对他的劝归之意。诗中通过描绘竹溪清流和隐居生活的理想化场景,与现实中的危险——河北、河中的虎患形成对比,暗示了外面世界的动荡不安。诗人劝说孔巢父不要离开这样的宁静之地,去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如“胡为去干肉食谋”,而是应该享受渔猎生活,如“十年东海迷烟雾,钓竿空负珊瑚树”。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人情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