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谁家妇,寒砧隔院声。
含风时断续,带月共悽清。
乱杵疑无力,传衣独有情。
单于闻出塞,何日暂休兵。
秋夜谁家妇,寒砧隔院声。
含风时断续,带月共悽清。
乱杵疑无力,传衣独有情。
单于闻出塞,何日暂休兵。
这首《闻砧》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描绘了秋夜中寒风中传来的一阵阵捣衣声,细腻地展现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句“秋夜谁家妇”,以问句形式引入,仿佛在夜色中探寻着那不为人知的思妇故事。接着,“寒砧隔院声”点明了捣衣的情景,砧板的敲击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跨越了院墙,传入了诗人的耳中。
“含风时断续,带月共悽清。”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捣衣声的氛围。风中的捣衣声时有时无,与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缠绵的意境。这里的“悽清”不仅指声音的哀婉,也暗含了思妇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乱杵疑无力,传衣独有情。”捣衣的动作看似杂乱无章,却蕴含着思妇对远方丈夫深深的爱意。她通过捣衣来传递衣物,寄托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怀。
最后,“单于闻出塞,何日暂休兵。”诗人借“单于”这一古代北方民族首领的称谓,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渴望和平的心愿。这不仅是对远方丈夫的担忧,也是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捣衣声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巧妙地传达了思妇的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