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存山意思,数笏石争长。
忽忆双峨色,难为梦寐忘。
露华滋藓碧,雨气袭衣凉。
小簇罗浮境,烟云滃一堂。
略存山意思,数笏石争长。
忽忆双峨色,难为梦寐忘。
露华滋藓碧,雨气袭衣凉。
小簇罗浮境,烟云滃一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庭园石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庭中之石与自然界的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具山林野趣又不失文人雅致的意境。
首句“略存山意思”,开篇即点明了石之形态与山的相似性,暗示了石的自然之美。接着,“数笏石争长”一句,通过“争长”二字,赋予静止的石头以动态感,仿佛它们在竞相展示各自的高大与挺拔,生动形象。
“忽忆双峨色,难为梦寐忘”两句,诗人由眼前的石景联想到峨眉山的青翠,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露华滋藓碧,雨气袭衣凉”描绘了石上生长的苔藓在露水滋润下呈现出碧绿的颜色,而雨后的空气则让人的衣裳感受到一丝凉意,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
“小簇罗浮境,烟云滃一堂”最后两句,诗人将眼前的石景与罗浮山的仙境相联系,通过“烟云滃一堂”这一富有诗意的描绘,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美感的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庭中石景的细致描绘,巧妙融入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既具自然美又富含人文情感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银烛生花如红豆。
这好事、而今有。
夜阑人静曲屏深,惜宝瑟、轻轻招手。
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
恨啼鸟、辘轳声晓。
岸柳微风吹残酒。
断肠时、至今依旧。
镜中消瘦。
那人知后,怕你来僝僽。